[发明专利]同信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接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2873.4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山;熊学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百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干扰 消除 方法 装置 接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同信道干扰消除技术、装置及接收机。
背景技术
数字视频广播(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用于数字电视的国际开放式标准系列,是由DVB项目这一工业联盟提出的,并由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欧洲广播协会标准(EBU)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发布的。DVB系统发布数据的方式有: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S),电缆数字电视广播(DVB-C),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和手持终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H),这些标准定义了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其中,DVB-H标准是在DVB-T标准基础上扩展而成的,目的是为满足重量轻、体积小、特别是用电池供电的便携终端在移动条件下可良好接收的需要,两者的物理层基本一致,只是DVB-H在DVB-T的2k和8k模式之外增加了4k模式。另外,在数据链路层,DVB-H增加了时间分片技术(TimeSlicing)和多协议封装的前向纠错技术(MPE-FEC:Multi-ProtocolEncapsulation-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其中时间分片技术可降低接收机的功耗,而前向纠错技术可增强移动接收的性能。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一种多载波调制,其主要原理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Sub Channel),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Subcarrier)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 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另外,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于是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故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广播系统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和/或DVB-H)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与现有模拟电视广播共存,且由于频谱资源的缺乏,实际运营的地面数字广播可能与已经播出的模拟电视占用同一频道,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同信道干扰(CCI:Co-Channel Interference),即:同一频道中的模拟电视信号的视频载波、音频载波和色度载波因具有较强的信号功率,会对OFDM信号中特定位置的子载波产生严重的影响,同信道干扰会显著影响信号接收性能。
另外,当接收端采用软判决维特比(Viterbi)解码技术时,需要获取用于软判决的软信息。为了提高软信息的可靠性,必须考虑到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动态地反映了信道的变化情况。故为提供更可靠的信道状态信息以提高接收系统的性能,同样要求消除所述的模拟信道对数字信道的同信道干扰,以消除同信道干扰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影响。
申请号为200480011160.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在强同信道干扰信号存在的情况下解调OFDM型信号的方法,其是通过使用多传感器接收机和适当的天线处理技术能够在强同道干扰信号存在的情况下解调DVB-T信号。然而前述专利申请中,接收机必须至少有二个接收天线,这对面向DVB-T的接收系统是适用的,但对面向DVB-H的接收系统是很困难的,因为DVB-H是针对移动电视接收系统而设计的,系统中的接收终端必须是体积小、功耗低和电池供电的设备,而多天线配置对DVB-H终端而言,需要为每个接收天线提供单独射频(RF)链路,各RF链路一般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滤波器、下变频器和模数变换器(A/D),因此,系统复杂度、功耗和生产成本都将相应 增加,在现阶段而言并不是一种经济易行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百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百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