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8920.6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顺全;李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9/097 | 分类号: | G03G9/097;G03G9/087;G03G9/09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樊戎 |
地址: | 430015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荷 显影 碳粉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以及打印机所使用的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具体涉及一种定影性、耐粘辊性、耐久性优秀的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法中,过去一般广泛使用至今的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都是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或者聚酯树脂等粘合树脂中将碳黑、颜料等着色剂以及蜡等离型剂溶融混炼、然后粉碎·分级制造而成。但是,上述溶融混炼/粉碎法得到的碳粉在碳粉粒径控制上存在限度,高收率制造实质上10μm以下、特别是8μm以下平均粒径的碳粉非常困难,可以说不足以达成今后电子照相所要求的高分辨度化的要求。
另外,在混炼时,将低软化点的蜡在碳粉中分散,也就是所谓的无油定影是比较一般的方法,但是以往的溶融混炼/粉碎法中,如果希望包含入较多量的蜡,则会发生粉碎时蜡的脱离、碳粉表面蜡过剩存在,从而引起载体或者显影套筒的污染导致寿命缩短等问题。而且还有蜡在感光体形成薄膜(filming)从而发生图像缺陷等问题。另外,由于蜡的脱离,还会存在无法充分发挥其低温定影性能的问题。
在特开昭63-18 6 253号公报中,为了克服粒径控制问题,达成高分辨率,而提出使用乳化聚合/凝集法的碳粉制造方法。但是,该方法是将树脂粒子、蜡粒子与着色剂粒子凝集的方法,如果希望含有较多的蜡,则会发生蜡粒子的游离,如前所述,会引起对载体以及显影套筒的污染以及蜡在感光体上形成薄膜等问题,无法确保其耐久性。
另外,在特开2001-27821号公报中,提出有通过以蜡粒子为种子的聚合体粒子与着色剂粒子的凝集而调制碳粉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可以使得碳粉中在某种程度上含有较多量的蜡,因此在提高定影性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色剂分散低下、图像浓度无法提高的问题,而且容易发生着色剂的脱离,从而引起载体与显影套筒的污染,存在耐久性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的缺点,提供一种拥有高耐粘辊性与高耐久性的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
本发明者对上述问题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在着色剂内包蜡粒子分散的水系媒体中逐渐添加游离基聚合性单体,然后使得上述游离基聚合性单体聚合从而形成的树脂粒子,进一步将该树脂粒子在水系媒体中凝集,融着从而得到碳粉粒子的制造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在一个阶段可以使得蜡与着色剂都存在于聚合体粒子内部的制造方法。对于内包着色剂的蜡粒子,添加游离基聚合性单体,然后使得聚合的树脂粒子凝集的场合为聚合体互相的凝集,在这之后经过融着工程,通过聚合体间融着可以形成碳粉粒子,因此,着色剂与蜡也可以以比聚合体粒子更小的状态在碳粉中分散。另外,由于像蜡这样难以融着的构成材料也在凝集阶段之前内包于聚合体粒子中,因此在凝集以及融着时可以不脱离的包含在碳粉中,从而推定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也可以使用分别不同的方法制成着色剂内包树脂粒子与蜡内包树脂粒子,然后再使其凝集,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各自不同的制造工程,不仅效率很低,而且在聚合阶段,分子量的调整以及着色剂、蜡的内包容易发生偏差,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发生定影时粘辊等问题。
在本发明中,在内包着色剂的蜡粒子的水系分散液中添加游离基聚合性单体(单体),以其为核也就是种子进行聚合,可以使得同时内包着色剂与蜡的树脂粒子在同一阶段在水系媒体中形成。由于在一个阶段内可以调制,因此构成着色剂内包树脂粒子与蜡内包树脂粒子的树脂特性不会发生存在差异的问题,由于凝集会合以及融着阶段的热特性也是一致的,因此不会产生蜡以及着色剂的脱离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至少使得树脂粒子在水系媒体中凝集从而制造含有树脂、着色剂与蜡的静电荷像显影用碳粉的制造制造方法中,该树脂粒子内包着色剂以及蜡,并且该树脂粒子为在着色剂内包蜡粒子分散的水系媒体中逐渐添加游离基聚合性单体,然后使得上述游离基聚合性单体聚合从而形成的树脂粒子,进一步将该树脂粒子在水系媒体中凝集,融着从而制造碳粉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