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型和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水热法可控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28921.0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余颖;熊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79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亚铜 薄膜 水热法 可控 制备 | ||
1.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用水热法制备,其方法是先用铜的前驱物配制1×10-4~1M浓度的二价 铜离子盐溶液,通过稀酸和氨水来调节溶液的pH值,将配置好的二价 铜离子盐溶液和清洗干净的纯金属铜片置入高压釜中,铜片全部浸没在 该溶液中,将高压釜的温度保持在100-200℃反应0.5-20小时,即得到 氧化亚铜薄膜,在pH值3-5之间制备的氧化亚铜薄膜的导电类型为n 型,pH值在7-12之间制备的氧化亚铜薄膜的导电类型为p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铜的前驱物为水溶性的铜盐和纯金属铜 片,所述的铜盐为硫酸铜、醋酸铜、硝酸铜或氯化铜,所述的纯金属铜 片纯度在99%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二价铜离子盐溶液的浓度为5×10-4~5×10-3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二价铜离子盐溶液的浓度为0.001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稀酸为稀硫酸、稀醋酸或稀盐酸,浓度为 0.001~1.5M,所使用的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稀酸为稀硫酸、稀醋酸或稀盐酸,浓度为 0.05~1M,所使用的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稀酸浓度为0.5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控 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高压釜的温度保持在120-180℃,反应0.5-20小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导电类型的氧化亚铜半导体薄膜的可 控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高压釜的温度保持在160℃,反应时间为8小 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9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