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可食用喷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8951.1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马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可食用 喷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性可食用喷墨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现代的工业印刷是即时生产、按需生产,消费领域快速增长中技术革新的促进,是 包装市场最能接受数字印刷的市场之一,它对直接数字印刷系统有急切而巨大的需求。 喷墨打印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各种现代的自动喷印工业生产线上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利 用电子控制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标识,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医疗、化工、烟酒等产 品的外包装上,打印出保质期、生产批号、规格尺寸、产品成分、产品数量、条码符号、 商标、印花、标签等,但这些所用的都是染料型喷墨。染料型喷墨是由不同色光、不同 化学结构的染料溶解在水性混合溶剂体系中制成的,在这个混合溶剂体系中含有多种不 同用途、不同类型的添加剂,都对人体有害,仅仅只能给食品外包装做标识,不能在食 品本身打上验明身份的标识。目前国内食品行业常见的是印刷用无苯化溶剂油墨,油墨 行业一直在努力开发可以被环境接受的醇溶性油墨;中国在油墨方面还没有严格或间接 法规,但无挥发性有机物(VOC)油墨和水性油墨已经在每一个油墨制造商的脑子里 或者正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以便当环保法规出台的时候可以迅速投放市场。
国际公认食品印刷所用油墨必须遵守无转移的原则,食品包装物内表面印刷时不得 使用常规油墨。目前广为国际食品行业(生产及零售企业)认可和采用的食品质量与安 全体系标准SQF2000,是全球食品行业、安全与质量体系的最高标准;SQF2000标准 的主要内容承诺、供应商、生产控制、检验与测试、文本控制及质量记录、产品识别和 追踪等。例如日本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佳世客要求其在韩国和中国的食品供应商都要取 得SQF2000的认证资格,产品识别是主要的内容承诺。
目前市场的香肠分装肉、药片、月饼等食品都只是在外包装上有出厂日期和商业标 识,而食品出厂日期应该是以下线时间为准的,在生产流水线的末端安装喷码机灌入水 性可食用喷墨即可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寻找一种实现上述目的的水性可食用喷墨及其 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水性可食用喷墨及其制备方 法,该喷墨不仅能在食品、药品本身打上验明身份的标识,并且具有优良牢度,且无毒 环保,可应用到农副产品和食品领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性可食用喷墨,该食用喷墨是将聚乳酸、去 离子水和食用乙醇按8~11∶18~24∶15~2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于60~70℃加热并以 800~5000转/分的速度搅拌至聚乳酸全部溶解,得到食用喷墨的树脂液;另取食用乙醇 和去离子水作为溶剂,与食用色素混合后,以800~5000r/min的速度搅拌至食用色素完 全溶解,得到食用喷墨的色浆,所用食用乙醇、去离子水和食用色素的质量比为20~24∶ 8~14∶10~15;将树脂液与色浆共混后,加入食盐和大豆油,树脂液、色浆、食盐和大 豆油的质量比为41~56∶38~49∶0.5~5∶0.2~5,然后乳化1~1.5小时而制得。
上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万~15万。
上述食用色素为天然苋菜红或亮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水性可食用喷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乳酸、去离子水和食用乙醇按8~11∶18~24∶15~2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于 60~70℃加热并以800~5000r/min的速度搅拌至聚乳酸全部溶解,得到食用喷墨的树脂 液;
(2)另取食用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与食用色素混合后,以800~5000r/min的速 度搅拌至食用色素完全溶解,得到食用喷墨的色浆,所用食用乙醇、去离子水和食用色 素的质量比为20~24∶8~14∶10~15;
(3)将步骤(1)所得树脂液与色浆共混后,加入食盐和大豆油,树脂液、色浆、食盐 和大豆油的质量比为41~56∶38~49∶0.5~5∶0.2~5,然后乳化1~1.5小时,得到水性可 食用喷墨。
上述步骤(1)中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万~15万。
上述步骤(2)中所述食用色素为天然苋菜红或亮蓝。
上述步骤(2)中是用剪切式乳化机乳化1~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