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烟燃烧锥形态尺寸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8966.8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董浩;刘锋;熊斌;李超;荆熠;张耀华;邢军;王静;周明珠;陈一;李晓辉;周德成;胡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N3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40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烟 燃烧 锥形 尺寸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燃烧锥形态尺寸测定方法,具体是一种卷烟燃烧锥长度测定方法和燃烧锥上碳化圈宽度的测试方法,用来表征卷烟燃烧时烟丝与卷烟纸燃烧的匹配性能。
背景技术
卷烟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烟支的燃烧及烟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体系。据科学研究发现,在烟支点燃的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300℃时,烟丝中的挥发性成分开始挥发而形成烟气;上升到450℃时,烟丝开始焦化;温度上升到600℃时,烟支被点燃而开始燃烧。
烟支燃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抽吸时的燃烧,称为吸燃;另一种是抽吸间隙的燃烧,称为阴燃(亦称为静燃)。抽吸时从卷烟的滤嘴端吸出的烟气称为主流烟气,抽吸间隙从燃烧端释放出来和透过卷烟纸扩散直接进入环境的烟气称为侧流烟气。
卷烟燃烧锥分为四个区域:灰分、燃烧锥顶、燃烧锥底和燃烧锥上碳化的烟丝及卷烟纸。燃烧锥最顶端的一层是烟丝及卷烟纸燃烧后的灰分,灰分里面包裹的是燃烧锥顶和燃烧锥底,再下面是燃烧锥上碳化的烟丝及卷烟纸,燃烧锥底和碳化的烟丝及卷烟纸之间黑色的一圈是碳化圈。碳化圈过黑过宽或者燃烧锥长度过长过短,表明卷烟的烟丝和卷烟纸的燃烧速度不匹配,影响卷烟的感官质量,因此,如何解决卷烟燃烧过程中碳化圈过黑过宽或者燃烧锥长度过长过短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卷烟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当前对于卷烟燃烧锥及其碳化圈形态的研究还较少,而且,燃烧锥和碳化圈特征的测试方法也很不成熟,因此,亟需一种方便、直观、快捷的卷烟燃烧锥和碳化圈测试方法,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提高烟丝和卷烟纸的燃烧匹配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提出的一种卷烟燃烧锥形态尺寸测定方法,用以考察、研究卷烟的燃烧性能以及卷烟纸与烟丝的燃烧匹配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卷烟燃烧锥测定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一支卷烟,距离卷烟点燃端不同距离处分别做标记M1,M2,M3……Mn;
2)、将卷烟放置在一个水平的支架上,点燃卷烟,保证周围气流环境稳定,无对流风干扰;
3)、待卷烟燃烧一定时间S1或燃烧至标记M1时,弹去卷烟烟灰;
4)、测量卷烟燃烧锥顶至碳化圈的距离L1;
5)、待卷烟燃烧一定时间S2或至标记M2时,重复步骤3)和4),测量卷烟燃烧锥顶至碳化圈的距离L2;
6)、待卷烟燃烧一定时间Sn或至标记Mn时,重复步骤3)和4),测量卷烟燃烧锥顶至碳化圈的距离Ln;
7)、取n次测量的平均值L=(L1+L2+……+Ln)/n,作为这支卷烟的燃烧锥长度值。
在本发明中,步骤4)中可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卷烟燃烧锥顶至碳化圈的距离,测量工具可选择直尺、游标卡尺、测微尺等一切可以实现长度测量的工具;也可利用照片获取装置如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或摄像头等一切用于获取照片的装置拍摄照片,然后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卷烟燃烧锥顶至碳化圈的距离,图像分析软件包括可用于图像处理分析,能够计算出照片中物体几何尺寸的一切软件程序或插件。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也可用于测量卷烟燃烧锥碳化圈的宽度h。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方法直观、操作简便、简单快捷、易于推广。该测定方法可以用于表征卷烟燃烧时烟丝和卷烟纸的燃烧匹配性能,更好地考察、研究卷烟的燃烧性能,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提高烟丝和卷烟纸的燃烧匹配性能,研制出烟丝和卷烟纸具有最佳燃烧匹配性能的卷烟,一方面能够保证卷烟燃烧时具有良好的燃烧外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卷烟纸或卷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杂气或有害气体。
附图说明
附图为卷然燃烧锥和碳化圈的界定图片。
图中L为燃烧锥长度,h为碳化圈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8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电机永磁体的退磁状态监控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升降式双浮体潮流发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