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自诊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9023.7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瞿伟廉;秦顺全;刘嘉;潘冬发;何钟山;孟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B2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7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桁架 桥梁 结点 累积 疲劳 损伤 诊断 系统 | ||
1.一种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自诊断系统,所述 桥梁结点连接多个桁架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应变传感器、 数据库、弯矩与轴力时程转换模块、动应力分析模块、疲劳累积分析 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其中:
所述应变传感器位于每个桁架杆件的中间截面,用于当列车上桥 时自动采集列车经过时所述桁架杆件的中间截面的应力响应时程信 号以及当列车下桥时自动停止采集信号;
所述弯矩与轴力时程转换模块与所述应变传感器以及所述数据 库连接,用于将所述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应力响应时程信号转换成弯矩 与轴力时程信号,并发送所述弯矩与轴力时程信号至所述数据库;
所述动应力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连接,用于将根据结点焊缝的 施工工艺确定的结点焊接残余应力场作为初始应力场,迭加上由所述 数据库中的弯矩与轴力时程信号确定的节点列车行走动应力场,获得 桥梁节点焊缝的最危险点的位置和状态,并将所述最危险点的位置和 应变状态发送至所述数据库;
所述疲劳累积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库 中最危险点的位置和应变状态并通过应变疲劳的临界面法确定列车 经过时最危险点的疲劳损伤累积程度,并将所述最危险点的疲劳损伤 累积程度发送至所述数据库;
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数据库连接,用于将数据库中最危险点 的疲劳损伤累积程度通知用户以实现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疲劳损伤 程度的预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实 时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应力分析模块包括应力和应变场数 据获取单元、最危险点确定单元以及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应力和应变场数据获取单元与所述数据库连接,用于将根据 结点焊缝的施工工艺并通过精确有限元模型确定的节点焊接残余应 力场作为初始应力场,迭加上根据所述数据库中的弯矩与轴力时程信 号并通过精确有限元模型确定的节点列车行走动应力场,获得桥梁节 点的应力和应变场数据;
所述最危险点确定单元与所述应力和应变场数据获取单元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应力和应变场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应力和应变场数据 并通过米塞斯等效应力准则确定桥梁节点的最危险点;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与所述最危险点确定单元连接,用于发送所述 最危险点确定单元确定的桥梁节点的最危险点的位置和应变状态至 所述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自 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累积分析模块包括疲劳损伤临界面 确定单元、最大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疲劳损伤累积程度确定单元以 及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疲劳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与所述数据库连接,用于根据所述 数据库中最危险点的位置和应变状态确定最大剪应变平面,进而确定 每个时刻最危险点的疲劳损伤临界面;
所述最大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与所述疲劳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 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疲劳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确定的每个时刻最危险 点的疲劳损伤临界面确定最大损伤临界面;
所述疲劳损伤累积程度确定单元与所述最大损伤临界面确定单 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损伤临界面确定单元确定的最大损伤临界 面的等效应变时程并通过多轴疲劳寿命估算曼森-科芬公式确定列车 经过时桥梁结点的最危险点的疲劳损伤累积程度;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与所述疲劳损伤累积程度确定单元连接,用于 将所述疲劳损伤累积程度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最危险点的疲劳损伤 累积程度发送至所述数据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自 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传感器位于每个桁架杆件中间截面 之受力平面的上下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钢桁架桥梁结点的累积疲劳损伤自 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系统,与所述应变传感器以及所述弯矩与轴力时程转换模块 连接,用于将所述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应力响应时程信号传输至所述弯 矩与轴力时程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90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