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0158.5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生;罗占夫;职常应;黄其坤;李志平;吴海之;乐晟;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09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施工 斜井 工作面 通风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施工通风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背景技术
近些年施工的长大隧道越来越多,很多隧道为了实现长隧短打和增设开挖工作面,设置了辅助斜井。传统常用的施工通风方式为管道式通风,而斜井净空断面有限,难以布置足够多和足够大的通风管路为每个开挖面送风,尤其是单斜井双正洞的情况,开挖工作面较多,更加暴露出斜井管道式通风的局限性,并且经常出现斜井较长,采用斜井管道式通风的独头送风距离过长、通风阻力和漏风量过大的情况。因此,必须开发出新型施工通风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为隧道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以实现安全快速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使其能解决现有通风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利用在斜井内轴向设置的中隔板,将斜井分隔为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两个独立通道;并将其中的上部通道作为供风通道;下部通道作为污风排出通道;将每个施工工作面通过通风管分别与供风通道连通,上部通道通过设置在上部通道内的射流风机将新鲜风引入,并由设置在斜井与正洞连接处通风管内的轴流风机将新鲜风分别送到每个施工工作面,为施工工作面提供新鲜风;将下部通道即污风排出通道直接与施工工作面连通,每个施工工作面排出的污风通过下部通道直接排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解决了斜井管道式通风受斜井净空断面有限的限制及斜井管道通风阻力大、漏风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剖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纵剖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斜井,2、上部通道,3、射流风机,4、轴流风机,5、通风管,6、中隔板,7、下部通道,8、正洞。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施工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在斜井内设置中隔板6并使中隔板6沿斜井的轴向设置将斜井分隔为上部通道2和下部通道7两个独立通道;所述中隔板6为彩钢板,彩钢板6由方钢龙骨撑托,铆钉固定;所述彩钢板之间进行搭接连接,搭接处为10-15cm,搭接处先用涂胶涂抹,然后用密封条密封,保证彩钢板的气密性良好;所述彩钢板与边墙的接缝先通过泡沫填充、钉压橡胶条钉接固定封堵,彩钢板与边墙下部喷射混凝土、上部灌注沥青,确保中隔板与边墙的气密性;所述的上部通道2为供风通道,并在其内部设置有多台用以引入新鲜风的射流风机3,可确保新鲜空气到达上部通道2的底部;在斜井与正洞的连接处为每个开挖工作面设置有轴流风机4将新鲜风分别压送到各开挖工作面;所述的轴流风机4位于通风管5内并使通风管5与上部通道2密封连接;通风管5的另一端位于施工工作面内,外界新鲜空气由射流风机3引入斜井的上部通道2内,经多台射流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到上部通道2的底部,到达通道底部后由轴流风机4通过通风管5将空气送入施工隧道的施工工作面内,施工开挖面排出的污浊空气经隧道到达斜井处,由中隔板下部通道7排出斜井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01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