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奶成分的检测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34233.5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超;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奶 成分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牛奶成分检测方法,包括建立模型步骤和牛奶检测步骤,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建立模型步骤用于建立并存储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利用超 声波自激频率对不同类型牛奶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并建立与所述不同类型 牛奶对应的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所述牛奶检测步骤根据待测牛奶样品的 超声波自激频率及近红外光谱信息,对应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得到所 述牛奶样品的成分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奶成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模 型步骤包括:
样品前处理步骤,选择一批已拉开梯度和不同成分含量分布的牛奶样品;
化学分析法测量步骤,对该批牛奶样品进行国标化学分析法测量,得到各 所述牛奶样品的标准相关成分含量数值;
光谱信息采集步骤,采集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
自激频率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超声波自激频率;
建立分析模型步骤,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近红外光 谱分析模型;
建立分类模型步骤,根据所述超声波自激频率对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 进行分类,建立对应不同牛奶类型的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
存储步骤,存储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奶成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奶检 测步骤包括:
频率测量步骤,测量并输出所述牛奶样品的超声波自激频率;
信息采集步骤,采集并输出所述牛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
数据分析步骤,接收、存储所述超声波自激频率及所述近红外光谱信息, 并根据所述超声波自激频率及所述近红外光谱信息,对应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 校正模型用化学计量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所述牛奶样品的成分含 量;
数据输出步骤,输出所述牛奶样品的成分含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奶成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分 析步骤包括:
确定模型步骤,利用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根据所述超声波自激 频率,确定所述牛奶样品的对应分类模型:
数据处理步骤,用化学计量学模型对已确定所述对应分类模型的所述近红 外光谱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述牛奶样品的成分含量。
5.一种牛奶成分检测装置,包括建立模型模块和牛奶检测模块,其特征 在于,所述建立模型模块,用于建立并存储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利用超 声波自激频率对不同类型牛奶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并建立与所述不同类型 牛奶对应的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所述牛奶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待测牛奶 样品的超声波自激频率及近红外光谱信息,对应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 得到所述牛奶样品的成分含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牛奶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模 型模块包括:
样品前处理单元,用于选择一批已拉开梯度和不同成分含量分布的牛奶样 品;
化学分析法测量单元,用于对该批牛奶样品进行国标化学分析法测量,得 到各所述牛奶样品的标准相关成分含量数值;
光谱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
自激频率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超声波自激频率;
建立分析模型单元,用于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各所述牛奶样品的近红 外光谱分析模型;
建立分类模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自激频率对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 模型进行分类,建立对应不同牛奶类型的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近红外光谱分类校正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42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相色谱仪流量压力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