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哌嗪类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9793.X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周耐明;刘滔;胡永洲;翁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95/125 | 分类号: | C07D295/125;C07D295/155;A61K31/495;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哌嗪类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化合物合成,主要涉及具有CCR5拮抗活性的哌嗪类衍生物及其 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由CCR5介导的如HIV感染、 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组综合症。虽然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治疗(逆转录酶抑制剂加蛋白酶抑制剂)的普遍实施,使HIV相关疾病的发病 率大大降低,AIDS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HIV病毒的耐药问题、抗 HIV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及长期用药的费用问题,使得寻求更安全,更有 效的抗HIV药物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TH细胞上的CD4分子对HIV-1的侵入必不可少,但仅有CD4 仍不足以介导HIV与细胞的融合。进一步研究发现CCR5和CXCR4是HIV-1 的协同受体,只有当细胞同时表达CD4和CCR5或CXCR4时,HIV-1才能进 入细胞(Goto T,Nakai M,Ikuta K.Micron.1998,29,123-138)。研究还发现,当 特殊人群的两个CCR5等位基因都发生32个碱基对缺失(CCR5-Δ32纯合子) 时,这些人群对HIV-1感染有很强的抵抗作用,并不表现任何的免疫缺陷。若 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缺失的人(CCR5-Δ32杂合子),也不易被HIV-1感染 或感染后发病的进程明显慢于正常个体(Liu R,Paxton WA,Choe S.et al.Cell 1996,86,367-377;Proudfoot AEI,Power CA,Rommel C et a1.Semin Immunol, 2003,15,121-132;Hara BMO,Olson WC.Curr Opin Pharmcol.2002,2, 523-528)。以上发现说明以CCR5为靶点的抑制剂可有效地阻断HIV-1感染。
CCR5(chemokine receptor 5)是趋化因子受体的一种亚型,属于G蛋白 偶联受体超家族(GPCR)。它由325个氨基酸组成,包括细胞外N-末端、三 个胞外环、跨膜区和胞内C-末端部分。CCR5主要表达于原始单核巨噬细胞、 静止T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等。β趋化因子RANTES,MIP-1α和MIP-1β是 其天然配体。
在HIV-1进入宿主细胞时,HIV-1包膜糖蛋白gp120和细胞表面CD4受体 结合,导致gp120构象改变,继而与协同受体CCR5结合,使得HIV-1的包膜 糖蛋白gp41构象变化,从而启动HIV-1与宿主细胞的融合。因此,CCR5拮抗 剂可直接与CCR5结合,使CCR5构象发生改变,导致gp120与CCR5的亲和 力降低,降低HIV-1的感染能力,从而起到了抗HIV的作用。
综上所述,开发具有结构新颖的CCR5拮抗剂在抗HIV的药物中将发挥极 其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结构新颖的具有拮抗CCR5活性的的哌嗪 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所述衍生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其中:
(1)R1为氢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 基、C3-8环烷基氧基、CF3、卤素、胺基、无取代、单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的 苯基中的一种,所述苯基的苯环上的取代基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含1-3 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2)G为CO、SO2、SO或OCO中的一种;
(3)R2和R3相同或不同,选用氢原子、C1-6烷基、C3-8环烷基、C5-10芳 香性杂环基、C4-7饱和杂环基、无取代、单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的苯基中的 一种,所述苯基的苯环上的取代基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乙酰基、氰基、 含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4)X为C1-6的烷基或者不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9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