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49637.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世成;杨俊;王东坡;王振杰;孙昂;许培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0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缪蕾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结构 成形 方法 | ||
1.一种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利用旋压机旋压成形,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薄壁筒件成形尺寸,加工毛坯件(4’),在毛坯件(4’)的一端加工形成外径大于毛坯件(4’)外径,且小于压料环(7)外径的工艺环,进行去应力退火;
B.选择内径与毛坯件(4’)外径相匹配的模具(2),将毛坯件(4’)置于模具(2)内,工艺环卡在模具(2)端面处,利用压料环(7)将工艺环固定压紧,以保证毛坯件(4’)在模具(2)内的轴向固定;
C.根据成形件加强框、蒙皮段和加强筋壁厚计算获得的材料变形反弹量,调整旋压机旋轮(3)与模具(2)间隙,以保证成形件(4)的壁厚精度;
D.利用体积变形方法计算获得成形件(4)加强框、蒙皮段和加强筋之间连接斜坡各拐点轴向和径向位置,调整各拐点的旋压坐标;
E.利用C和D确定的旋轮(3)与模具(2)间隙和各拐点的旋压坐标,编制旋压程序,通过正旋方式,逐点连续成形,依次完成加强框、蒙皮段和加强筋的旋压成形;
F.旋压成形后,将成形件(4)从模具(2)中取出,削去工艺余量,制成需要的带有加强筋的薄壁筒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模具(2)的内径略大于毛坯件(4’)的外径,模具(2)的内径尺寸根据毛坯件(4’)的内旋压时的胀径程度和成形件(4)的尺寸要求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压料环(7)的内径不小于毛坯件(4’)的外径,与模具(2)的内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利用螺钉、圆柱销和螺旋压紧方式,将压料环(7)与模具(2)固定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成形件(4),在淬火后自然时效硬化前,以正旋方式,逐点连续成形,依次完成加强框、蒙皮段和加强筋的旋压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当旋压加工的减薄量过大需要进行多道次旋压时,毛坯件(4’)在每道次旋压后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并更换下一次的模具(2)进行旋压,直至旋压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形薄壁结构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每道次使用的模具(2)内径应大于上一道次模具(2)的内径,具体根据毛坯件(4’)每道次旋压的胀径程度和成形件(4)外径、壁厚、长度尺寸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0六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0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496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机体试验载荷施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钛合金离心式叶轮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