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致敏原虾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引物和探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491.9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曹际娟;郑秋月;徐君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际娟;郑秋月;徐君怡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刘晓琴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致敏原虾 成分 实时 荧光 pcr 检测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致敏性成分的基因检测方法。尤其是食品致敏原虾成分的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及其中所涉及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和相关试剂盒。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对食物过敏反应的人群约占3.5~5%,这些过敏性人群 即使摄入含微量过敏源的食物,也会产生很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甚至致命。此 外,乳糖和小麦蛋白的耐受量也值得过敏性人群的关注。过敏性人群必须避免 含有相关过敏源或超过耐受限量的食物,因此,必须对任何含有潜在致敏反应 的食物进行合理的标识。欧盟关于食品配料标签要求的2003/89/EC指令规定, 任何含有该指令所涉及的过敏源的产品必须标识。该指令列出了所有过敏源食 物,包括任何含有或源自谷物(肤朊/小麦蛋白)、甲壳类动物、鸡蛋、鱼类、 花生、大豆、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榛子、杏仁、巴西坚果、腰果、 开心果、胡桃、美洲山核桃、澳大利亚坚果、昆士兰坚果)、芝麻、芹菜、虾 及硫酸盐;此外,欧盟06年新增了羽扇豆(Lupin)和软体动物(mollusa)作为新的 过敏源(欧盟2006/142EC号指令)。虾含有多种复杂致敏成分,蛋白是虾主要的 致敏成分。其食用致敏症状主要表现为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现象,如浑身 发痒和红斑等症状。过敏性疾病无法治愈,但避免食用含过敏原的食物可以消 除其症状,减轻并可能逆转其损害,并降低相关的健康风险。为了确保过敏患 者获得应有的警示和不被误导,以及为规范监督食品标签的使用提供真实和准 确的信息,准确严格的检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虾过敏原 准确、严格、灵敏的检验方法。
目前针对食品致敏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体内检测的皮肤试验和双盲安慰 剂对照激发试验,体外检测的血清IgE试验和组胺释放试验、PCR检测等。传 统的体内检测试验直接检测是否存在过敏蛋白质,由于过敏蛋白质通常痕量存 在而被食品基质掩盖,造成试验结果假阴性。DNA比蛋白质更耐受热处理和压 力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过敏原很难获得相应的血清抗体。PCR方法中,在热 变性条件下目标DNA可以有效提取而不像蛋白提取时受食物基质的影响较大, 它的另一个优点是稳定性,不像蛋白质组成那样受地理条件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但是常规的PCR特异性较实时荧光PCR低,且存在污染问题。
实时荧光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通过 在PCR扩增过程中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由于该技 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准 确、可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 基因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方便、快速、灵敏地定量检测食品中致敏性虾成 分的实时荧光PCR方法,以及检测中所使用的包含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序列的试 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食品致敏原虾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引 物和探针,它们分别是:
①虾16S rRNA基因I的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
正向引物(SEQ ID NO.1):
5′-GATTAAGTTACTTTAGGGATAACAGCG-3′,
反向引物(SEQ ID NO.2):5′-TAAAGGTCGAACAGACCTTCTCACT-3′,
探针(SEQ ID NO.3):
5′-FAM-CTTCCTTGAAAGTTCATATCGACAGGAAGGG-Eclipse-3′;
②虾16S rRNA基因II的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
正向引物(SEQ ID NO.4):5′-AAGTCTAGCCTGCCCACTG-3′,
反向引物(SEQ ID NO.5):5′-GTCCAACCATTCATACAAGCC-3′,
探针(SEQ ID NO.6):
5′-FAM-AGACTAATGATTATGCTACCTTCGCACGGTC-Eclipse-3′;
③北极虾16S rRNA基因的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
正向引物(SEQ ID NO.7):5′-ATTAAGTTACTTTAGGGATAACAGC-3′,
反向引物(SEQ ID NO.8):5′-ACCTTAATTCAACATCGAGGTC-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际娟;郑秋月;徐君怡,未经曹际娟;郑秋月;徐君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柱、梁、墙一体预制内保温墙体
- 下一篇:一种砖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