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肠梗阻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856.8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毅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肠梗阻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肠梗阻是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小肠肠腔发生机械阻塞或小肠正常生理位置发生不可逆变化,如肠套叠、嵌闭和扭转等。小肠梗阻不仅使肠腔机械性不通,而且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致使动物剧烈腹痛。呕吐或休克等变化,本病发生急剧。病程发展迅速,预后慎重,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2)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3)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4)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5)休克: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然而,目前并未有一种有效的中药用以治疗肠梗阻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中药。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榧子1~3份、莱菔子1~3份、川楝子1~3份、乌梅1~3份、槟榔1~3份、使君子1~3份、茯苓1~3份、陈皮1~3份、麦芽1~3份、厚朴1~3份、枳实3~5份、大黄3~5份、木香3~5份、败酱草3~5份、当归3~5份、熟地黄3~5份、吴茱萸3~5份、赤芍3~5份、独活3~5份、白芷3~5份。
将上述原料药经灭菌后混合均匀,再经干燥、粉碎后,制成散剂。用于患者口服。
上述所有原料药均为常用中药材,在中国药典中皆有详细记载。
本发明正是基于中医对肠梗阻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对中药治疗肠梗阻的科研成果,按中医理论组方,从中草药中进行筛选、精心配伍,使药物更直接、快速、完全地作用于病灶,专病专药,辩证施治,安全可靠。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肠梗阻的中药,具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菌和促使肠蠕动、加速炎症吸收和协助梗阻缓解,来促进肠梗阻患者的炎症粘连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并且该应用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本发明为纯中药成分,具有组方合理,用药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临床上应用病例100例,总有效率达到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分别称取榧子1克、莱菔子3克、川楝子1克、乌梅3克、槟榔1克、使君子3克、茯苓1克、陈皮3克、麦芽1克、厚朴3克、枳实3克、大黄5克、木香3克、败酱草5克、当归3克、熟地黄5克、吴茱萸3克、赤芍5克、独活3克、白芷5克。
将上述原料药经灭菌后混合均匀,再经干燥、粉碎后,制成散剂。
实施例2
分别称取榧子3克、莱菔子1克、川楝子3克、乌梅1克、槟榔3克、使君子1克、茯苓3克、陈皮1克、麦芽3克、厚朴1克、枳实5克、大黄3克、木香5克、败酱草3克、当归5克、熟地黄3克、吴茱萸5克、赤芍3克、独活5克、白芷3克。
将上述原料药经灭菌后混合均匀,再经干燥、粉碎后,制成散剂。
将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制得的散剂,应用于临床,每日两次,一次8克。临床上应用病例100例,总有效率达到93%。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肠梗阻的中药,具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菌和促使肠蠕动、加速炎症吸收和协助梗阻缓解,来促进肠梗阻患者的炎症粘连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并且该应用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本发明为纯中药成分,具有组方合理,用药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毅,未经黄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