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步分区法整体叶轮电解加工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0905.8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社;王福元;吴建民;吴锐;刘辰;钱密;朱永伟;干为民;康敏;葛媛媛;云乃彰;徐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9/10 | 分类号: | B23H9/10;B23H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步 分区 整体 叶轮 电解 加工 工艺 装置 | ||
1.一种分步分区法整体叶轮电解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整体叶轮的电解加工分为叶盆、叶背、叶根三道加工工序,采用先加工叶背、后加 工叶盆、再加工叶根的顺序进行加工:首先建立或导入整体叶轮的三维CAD模型,采用 等距平行切割法对叶片实现自动切片,获取了叶片数据;利用获取的叶背、叶盆型面数 据,按叶背、叶盆的型面计算叶背、叶盆加工运动轨迹,再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叶根加工 的运动轨迹,分别求出用于叶背、叶盆、叶根加工的机床各坐标轴的运动分量,进行加 工模拟,生成数控加工的程序;
根据叶盆、叶背、叶根之间的叶间空间大小,设计出叶盆、叶背、叶根阴极的初始 形状,利用该阴极外形在工具软件中对叶盆、叶背、叶根的区域划分,通过修正阴极宽 度及主刀、侧刃与前刃的夹角,实现叶盆、叶背加工的拼接,并使叶背、叶盆加工后的 叶根加工余量分布呈倒三角分布;
对叶背、叶盆、叶根的加工区域进行划分,使叶盆、叶背加工区域的截面为梯形状, 叶背宽度大于叶盆宽度,在叶根加工区域划分上,采用阴极刃尖角度修正法使叶背、叶 盆加工后的叶根加工余量从左到右呈现两侧少中间多,从上到下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分 布;
叶背、叶盆、叶根分别采用扫掠成形法加工,叶背加工利用叶背加工阴极沿着叶背 型面的外偏置面扫掠成形,叶盆加工利用叶盆加工阴极沿着叶盆型面的外偏置面扫掠成 形,叶根加工利用叶根加工阴极沿着叶根圆柱面的外偏置面扫掠成形,加工偏置距离为 电解加工间隙;
叶盆、叶背加工阴极由阴极底座(24)、阴极盖板(28)、阴极底板(29)组成;所 述阴极盖板(28)与所述阴极底板(29)配合后一起安装在阴极底座(24)之上;阴极 底板(29)上包括主刃(31)、前刃(32)、侧刃(33),在底板中部开设出液口(30), 在后端开设补液口(26);所述叶根加工阴极由阴极接杆(34)、阴极刀杆(35)、紧固 螺钉(36)、刀头(37)组成;刀头(37)安装在阴极刀杆(35)上的刀槽中,通过紧固 螺钉(36)固定;阴极刀杆(35)安装在阴极接杆(34)前端;所述叶背、叶盆加工时, 电解液通过阴极底座(24)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阴极盖板(28)与阴极底板(29)之 间的流道送到电解液出口处;另一部分通过分流道流到阴极底板(29)的补液口(26), 两股电解液流入到加工区,充满整个加工区域;所述叶根加工时,电解液由阴极接杆(34) 中的圆形通道流入阴极刀杆(35)中,通过其中的通道流入到刀头(37)下方,再通过 刀头(37)下底面上的流道形成扇形,进入到加工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步分区法整体叶轮电解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 盆、叶背、叶根电解加工中的成形运动采用数控四轴联动实现,由三个直线运动与一个 回转运动组成,三个直线运动即以整体叶轮毛坯(14)为基准横向、纵向和上下直线运 动,回转运动即以整体叶轮毛坯(14)为基准的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9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直流磁光探测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获取联系人应用业务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