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抗毁交换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1978.9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王晓苹;孙士勇;周三友;胡广文;赵增辉;李吉良;周玉娟;康宾;张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04 | 分类号: | H04L1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交换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领域中的一种多级抗毁交换结构装置,特别 适用于高低端交换式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设备中作交换结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人们对网 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节点作为网络的核心设备,对其可靠性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网络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何保证通 信业务的不间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抗毁性,成为当前交换式路由 器等设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 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多个交换平面、多条物理连接及多个交换卡的多级 抗毁交换结构装置,本发明还具有可靠性高和多级抗毁的特点,与整 个网络的抗毁性设计相结合能够将网络故障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包括第1至第8交换接入模块101-1至101-8、第1至第 2交换核心模块102-1至102-2,第1、第2时钟模块103-1、103-2, 第1交换核心模块102-1或第2交换核心模块102-2均由第1至第8 交换平面201至208组成;
所述的第1至第8交换接入模块101-1至101-8各出端口17脚 分别与网络处理器A1至A8端口连接,各入端口18脚分别与网络处 理器B1至B8端口连接,接收或发送数据报文;第1至第8交换接 入模块101-1至101-8各出入端口1至8脚通过高速CML差分线分 别与第1交换核心模块102-1中的第1至第8交换平面201至208各 出入端口第1至第8脚连接,相互接收和发送定长信元;第1至第8 交换接入模块101-1至101-8各出入端口9至16脚通过高速CML差 分线分别与第2交换核心模块102-2中的第1至第8交换平面201至 208各出入端口第1至第8脚连接,相互接收和发送定长信元;
所述的第1、第2交换核心模块102-1、102-2各入端口9脚分别 与第1、第2时钟模块103-1、103-2各出端口1脚连接,第1、第2 时钟模块103-1、103-2分别为第1、第2交换核心模块102-1、102-2 中的第1至第8交换平面201至208提供时钟信号。
本发明第1至第8交换接入模块101-1至101-8的每个交换接入 模块101均包括SPI4.2接口模块305、数据缓存模块306、路由转发 模块307、输入处理模块308、调度模块309、输出处理模块310、交 换接口模块311;
所述的SPI4.2接口模块305出端口3脚与网络处理器A端口连 接,入端口4脚与网络处理器B端口连接,接收或发送数据报文; SPI4.2接口模块305出端口1脚与输入处理模块308入端口1脚连接, 将数据包传递给输入处理模块308;SPI4.2接口模块305入端口2脚 与输出处理模块310出端口1脚连接,接收处理完成的数据包;
所述的输入处理模块308出入端口2脚与数据缓存模块306出入 端口1脚连接,数据缓存模块306缓存及释放输入处理模块308的数 据包;输入处理模块308出入端口3脚与路由转发模块307出入端口 1脚连接,相互进行路由查找及转发;输入处理模块308入端口4脚 与调度模块309出端口1脚连接,输入处理模块308接收调度模块 309的调度信息并进行队列调度;输入处理模块308出端口5脚与交 换接口模块311入端口1脚连接,输入处理模块308将定长信元发送 给交换接口模块311;
所述的输出处理模块310出端口2脚与调度模块309入端口2脚 连接,输出处理模块310将输出标签发送给调度模块309;输出处理 模块310入端口3脚与交换接口模块311出端口2脚连接,交换接口 模块311将交换后的定长信元发送给输出处理模块310;
所述的交换接口模块311出入端口3脚、4脚与第1交换核心模 块102-1入出端口连接,出入端口5脚、6脚与第2交换核心模块102-2 入出端口连接,相互发送和接收定长信元。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准分子激光器腔体光路的准直调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