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自动抄表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2286.6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婷;刘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自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抄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工携带纸笔抄表的方式存在工作量大,误差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有越来越多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人工携带纸笔抄表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自动抄表技术应运而生。
自动抄表系统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目前采用的抄表方式多为有线方式,这种方式根据系统需要提前铺设线路,工作量大,开发周期长,增容和线路改造非常困难,所耗费用高。无线抄表方式多为基于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自动抄表系统,利用现有的GSM/GPRS网络设备进行数据的无线传送,但这种系统使用时需要支付相应的不菲的GSM/GPRS网络费用。现有技术中采用GSM/GPRS网络进行传输,GSM/GPRS网络具有网络覆盖盲区,不适合小范围的网络应用。此外,GSM/GPRS网络中数据传输路径较长,影响数据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自动抄表系统及方法,以实现节省网络费用,可自主搭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自动抄表系统,包括:
传感器,用于获取仪表数据并通过无线Mesh网络传送获取的数据;
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传送的数据并传送接收到的数据;
管理中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器传送的数据并进行记录。
优选的有,上述系统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协调传感器和一般传感器;
所述协调传感器具有路由功能,所述协调器传感器之间能够直接进行通讯,传送所述仪表数据;
所述一般传感器能够通过协调传感器进行通讯,传送所述仪表数据。
优选的有,上述系统中,所述传感器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从检测仪获取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通讯单元,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Mesh网络发送至数据采集器及接收指令;
能量管理单元,用于管理传感器的能量供给。
优选的有,上述系统中,所述数据采集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传送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执行操作和指令;
传送单元,用于向管理中心传送数据。
优选的有,上述系统中,所述管理中心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发送抄表指令;所述数据采集器还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管理中心发出的抄表指令;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向传感器发送抄表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自动抄表方法,包括:
获取仪表数据并通过无线Mesh网络将获取的数据发送;
数据管理区接收所述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
管理中心接收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记录。
优选的有,上述方法中,所述获取数据后还包括: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过滤,滤掉不稳定值,获得稳定值;
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优选的有,上述方法中,所述数据数据管理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具体为:
数据管理区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包从ZigBee协议转换为TCP/IP协议;
将协议转换后的数据包通过有线网络传送至管理中心。
优选的有,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的有线网络为以太网。
优选的有,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管理中心发送抄表指令到数据管理区;
数据管理区将抄表指令发送到系统末端;
系统末端接收到抄表指令进行获取数据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利用ZigBee无线网络中的无线Mesh网络在国内的特定免费频段进行通讯,节省网络费用。无需提前铺设线路,工作量小,可移植。且无线Mesh网络拓扑结构可自主搭建,适用于各种小范围地域的信息采集,适用范围广。数据传输路径短,保证数据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系统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系统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指令传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中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中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个体化踝关节支具
- 下一篇:一种智能便携式腰椎牵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