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2319.7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7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倪新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5/60 | 分类号: | B65G15/6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垫 输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型的双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其广泛用于港口、码头、筒仓等大吨位、超长距离的水平或倾角小于15°的各种颗粒、片状及粉状物料的输送。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带式输送段结构一般都采用单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回程采用托辊且外置,在使用过程中灰尘外泄,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并且由于摩擦力对于在传输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如何减小摩擦力也是一直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风力使输送带运动的双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包括上机壳,下机壳和底板,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之间设有一U型面板,所述下机壳内设有出风管道,所述底板内设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均匀布置有走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走气孔直径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走气孔的之间的间距为175mm。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上装有弯头,所述弯头之间由钢丝软管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承载(物料)层与回程(空载)层均采用独特气垫结构,由于上、下结构型式基本相同,因此设备的可操作性较大,上、下输送带均处于密闭状态,因此特别适宜于寒冷及南方高温度多雨地区,并可预防结霜,输送带全程密封,特别适用于输送环境要求较高的物流场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机壳;2、下机壳;3、底板;4、进风管道;5、走气孔;6、U型面板;7、输送带;8、出风管道;9、弯头;10、钢丝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气垫带式输送段结构,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和底板3,通过底板3可防止灰尘进入机器内部,所述上机壳1与下机壳2之间设有的一U型面板6,所述U型面板6用于装载带料状态下的输送带7(承载层),承载(物料)层与回程(空载)层均采用独特气垫结构,减少输送物料中的灰尘落入,所述下机壳2上设有出风管道8,所述底板3内设置有进风管道4,结合图2所示,所述进风管道4上均匀布置有走气孔5,所述进风管道4对空载状态下的输送带7产生一定的浮力,所述走气孔5直径为3mm,其之间的间距为175mm,通过在走气孔5中通入空气,进入进风管道4,使输送带7上托,从而减小了摩擦,所述进风管道4和出风管道8上装有弯头9,所述弯头9之间由钢丝软管10连接,通过其钢丝软管10将进风管道4与出风管道9中的风有效的循环使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料小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软袋夹具式理袋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15-00 具有环形载荷输送表面的输送机,即带式或类似的连续构件,牵引力是由除相似形状的环形驱动元件外的装置传递的
B65G15-02 . 用于在圆弧形内输送
B65G15-04 . 载荷装在环形表面的下部滑道上
B65G15-06 . 有安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互相平行的环形表面的相反运动的部分
B65G15-08 . 载荷运送表面由凹形的或管状带构成,如构成槽形带
B65G15-10 . 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协同操作的有纵向平行轴线的,或许多平行元件的环形表面,如绳索限定的环形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