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2429.3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常绿;宋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M15/02;G01M1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车辆 发动机 传动系统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应用环境广泛,在工作过程中负载变化大,工况复杂。
工程车辆在设计过程中,对传动系统选型设计及匹配往往都是根据经验进行,部分环节通过计算机模拟完成。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设计好以后,传动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多变负载的工作要求,传动系统匹配是否达到了最优效果,一般都要实车实验测试。
实车实验传动系统对多变负载的适应性,实车实验传动系统优化匹配效果,当然是可以的。但实车实验耗费时间长,需要有专门的实验场地,人力物力消耗大,实验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以在室内测试获得工程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抗冲击载荷时的各项性能指标。
本发明是由可倾斜工作台、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四个载荷模拟器、四个高度调整支撑架组成,四个载荷模拟器分别设置在可倾斜工作台上的四个角处,前两个载荷模拟器及后两个载荷模拟器之间设置两个高度调整支撑架,可倾斜工作台的四个角分别由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支撑,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可以调整呈不同的高度,使可倾斜工作台呈不同的倾斜方向和角度;
所述的四个载荷模拟器结构相同,载荷模拟器是由箱体支座、摩擦盘、摩擦盘轴、联轴器、联接片、两刹车片、两U形杠杆、楔形块和液压缸组成,摩擦盘、摩擦盘轴、两刹车片、两U形杠杆和楔形块位于箱体支座内,摩擦盘中心穿设摩擦盘轴,摩擦盘轴的二端分别套设润滑套枢接在箱体支座的上部两端,摩擦盘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联接片联接,两刹车片位于摩擦盘的两侧,两U形杠杆的上端分别与两刹车片铰接,两U形杠杆的中间部位分别与箱体支座铰接,楔形块插在两U形杠杆下端之间,楔形块的外端与液压缸的一端铰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箱体支座铰接;
所述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的结构相同,工作台翻转装置是由槽型支杆、丝杠、滑块、球副和伺服电机组成,滑块位于槽型支杆的槽中,丝杠纵向设置在槽型支杆中,丝杠与滑块螺合,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联接,伺服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槽型支杆上,滑块的外端设置球副,球副是由球体和套在球体上的带有半球孔的套块组成,球体固定在滑块上,带有半球孔的套块固定在可倾斜工作台的底面;
所述四个高度调整支撑架的结构相同,高度调整支撑架是常见的装置,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发动机及前后桥传动系统通过四个高度调整支撑架固定在可倾斜工作台上,前后桥传动系统通过四个联接片分别与固定在可倾斜工作台上的四个载荷模拟器连接,调整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可以使发动机及前后桥传动系统处于不同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在发动机及带动前后桥传动系统运转时,四个载荷模拟器对前后桥传动系统及发动机施加载荷进行试验,四个载荷模拟器的工作原理是,液压缸推顶楔形块前进,楔形块将两刹车片的下端撑开,两刹车片的上端向内挤压,进而带动两刹车片夹持摩擦盘刹车,对前后桥传动系统及发动机施加载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测试系统可以在室内测试获得工程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抗冲击载荷时的各项性能指标,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载荷模拟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载荷模拟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之工作台翻转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之工作台翻转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之高度调整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是由可倾斜工作台1、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2、四个载荷模拟器3、四个高度调整支撑架4组成,四个载荷模拟器3分别设置在可倾斜工作台1上的四个角处,前两个载荷模拟器3及后两个载荷模拟器3之间设置两个高度调整支撑架4,可倾斜工作台1的四个角分别由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2支撑,四个工作台翻转装置2可以调整呈不同的高度,使可倾斜工作台1呈不同的倾斜方向和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稳定化的热塑共聚酯
- 下一篇:具有良好可压延性的低密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