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棋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2519.2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3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叶盛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盛东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棋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体育用品。
(二)背景技术
棋类的出现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表现之一,当今世界,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最流行的棋种是:象棋(在中国旧称:西洋棋,为区别于中国传统的象棋,现代改称: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最大的优点是后这个兵种的出现和兵底升变,当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存在许多缺陷,为了弥补该棋行棋环境的局限性和现实矛盾问题,采取了王车易位和吃过路兵等规则。
流行于亚洲最广(特别是在东亚)、最具影响力的棋种当数:围棋,围棋最大的优点在于分投和会意,最大的缺点是兵种单一以及缺少象形的魅力。
在中国,没有男士不会下象棋的(至少知道象棋的基本规则),从古至今,中国象棋(为区分于西洋棋)流行广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的优点是炮的出现,缺点有:帅(将)士不离九宫、不能飞(相)象过河、蹩马脚、将与帅不能直接对面等。
国际象棋与围棋的比较:就棋盘和棋子而言,两者的可比性不大,热衷于围棋的人士普遍认为围棋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国际象棋,甚至于以数学公式去推论这一结果,正如一位唯心主义者不能理解一位物理学家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度一样,以偏概全、排斥、诋毁只能忽视国际象棋优势的存在。
围棋与中国象棋的比较:围棋的起源传说比象棋早,主要流行于宫廷以及中层阶级,是高雅的象征,相较于初学者不易理解,象棋定型于北宋,主要流行于普通百姓以及中层阶级,易学益智,深受人们喜爱。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比较:相同之处:车直行,马跳日;以将杀对手的最高统帅为赢棋目的,其它基本不同:
a.中国象棋的帅(将)、士、相(象)局限于九宫与河界内;国际象棋的王(王车易位)、象(象分黑色格和白色格)活跃于整个棋盘。
b.国际象棋中的后价值相当于中国象棋的2个车,中国象棋的2个炮相当于1个车,等值计算:国际象棋净多1个车。
c.中国象棋马蹩脚;国际象棋马不蹩脚。
d.国际象棋的兵有:在原始位置前进1格或2格,吃过路兵,兵底升变,价值如凤凰涅架,升值无限;而中国象棋的兵到达底线犹如死兵。
e.中国象棋棋盘9×10=90个交叉点复杂于国际象棋8×8=64个格子。
f.中国象棋马、相、士走斜格,国际象棋王、后、象、马、兵走斜格,之所以,国际象棋走棋时既要考虑直线格棋子的关系,又要考虑斜线格棋子的关系。
综上所述:国际象棋的复杂程度大于中国象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新棋是吸收国际象棋的王、后、象、兵,围棋的下法,中国象棋的炮等棋种之精髓,并拓展了棋盘空间,发明了卫、士、卒等兵种,而且制定了较为规范完善的棋规。
新棋的五大特色:
一.棋盘大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棋盘,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二.采用了国际象棋的后、兵等优秀兵种的长处,摒弃了兵在原位前进1格或2格、吃过路兵、王车易位、象不能同色等棋规;
三.吸取了围棋的下法,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对局之前,棋子必须摆在规定的原始位置,前人的这些棋规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对弈者发挥智慧和想象力的条件与空间,新棋的对局为先下棋,后走棋,把棋的艺术推向极致!
四.引用了中国象棋优秀棋种:炮,避免了九宫、楚河汉界、蹩马脚、将帅不能直接对面等问题;
五.发明了优良兵种:卫、士、卒,促使10个兵种融为一体,并且,下棋、走棋、吃子等规则比较规范和完善。
由此可见,本发明专利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于一炉的一种智力游戏,是人类从古至今变化最复杂,最优秀,最完美的棋种之一。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专利新棋棋盘俯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专利新棋棋子俯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专利新棋记录方法棋盘坐标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新棋作进一步详述,但不限于附图所示:
实施例1:结合图1,本发明专利新棋的棋盘,
对局由双方在棋盘上落子以及走动棋子来进行,棋盘由100个大小相同,深(黑格)浅(白格)2色相间的方格组成;棋盘置于对局者之间,双方的右上角必须是白格;
10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
10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
同色格组成的角与角相触的各格称为“斜线”。
实施例2:结合图2,本发明专利新棋的棋子,采用:
a.立体造型;
b.圆鼓形或其它形状配以文字、字母、数字、图形、符号;
c.平面图形或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盛东,未经叶盛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