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铆接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2964.9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智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智庆 |
主分类号: | F16B19/04 | 分类号: | F16B19/04;B2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接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接结构及其方法,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应用在工具设备,具有较大连接强度的铆接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机械设备中,铆接是常用的联接方式之一。根据要求,铆钉的结构型式、材料、尺寸、铆钉的数目和布置、与被联接件的组合、以及铆合方法等,随用途不同而异,如手工具、套筒、加工机械等等。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套筒的已知铆接结构,一铆钉10’插入第一套筒20’与第二套筒30’,该铆钉10’至少一端被压制成铆钉头而达成铆接。
同时参阅图2所示,该铆钉10’一端具有一铆钉头12’、连接该铆钉头12’的一杆身14’、以及接设该杆身14’相对端的另一铆钉头(图未示)。该铆钉头12’容设至开设于该第一套筒20’的一鱼眼孔22’内,并抵接至一肩面24’,该杆身14’则穿设该第二套筒30’的一枢孔32’。该鱼眼孔22’通常阶梯成形。该铆钉10’经约20-50吨的力压制后形成直径略大于该鱼眼孔22’的一小径部的该铆钉头12’,该铆钉头12’周面通常无法全面性的紧密接合至该鱼眼孔22’内周面,并形成一径面略缩减的钝缘16’,与该鱼眼孔22’形成一间隙26’。
尽管已知铆接结构已达成连结物件的作用,仍容易产生松动,进而降低承受冲击、扭力或振动的载荷能力;此外,该间隙26’所造成的松动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功率,提高成本。例如,应用至气动工具的前述套筒,该气动工具的震动将大幅提高已知铆接结构松动的机率,通常前述套筒在该气动工具达到约3000转时,即发生铆钉头断裂的情况。
因此,上述已知技术,实仍有不便的缺失,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结构及其方法,能够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耐扭力或耐振动强度,延长铆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得一种铆接结构,它包括有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以及一铆钉。该第一元件具有一接合端、自该接合端向内凹设之一插入空间、以及分别于该接合端两侧且同轴开设之两鱼眼孔;两该鱼眼孔连通该插入空间;各该鱼眼孔具有一大径部与一小径部。该第二元件具有对接至该第一元件之插入空间之一插入端、以及侧向穿设该插入端之至少一枢孔。该铆钉穿入该第一元件之两鱼眼孔与该第二元件之枢孔,使该第一、第二元件枢接;该铆钉具有一杆身、以及分设于该杆身两端且外径大于杆身之两头部;各该头部係分别紧密接合各该鱼眼孔之大径部。其中,各该鱼眼孔之大径部更沿周面一圈凹陷有一环槽;各该头部更沿周面一圈凸出有一填塞部,紧密填实该环槽。
爰以达成上揭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铆接方法,其包括:
置备第一、第二元件;该第一元件两侧同轴开设有第一、第二鱼眼孔,且两该鱼眼孔係互相连通;其中,该第一鱼眼孔具有第一大径部、第一小径部、以及沿该第一大径部周面一圈凹陷之第一环槽;该第二鱼眼孔具有第二大径部、第二小径部、以及沿该第二大径部周面一圈凹陷之第二环槽;该第二元件侧向穿设有之至少一枢孔;
将一铆钉依序穿设该第一鱼眼孔、该枢孔、以及该第二鱼眼孔,使该铆钉第一端之一预製头容设于该第一鱼眼孔之大径部、第二端之一伸出段凸伸于该第二鱼眼孔之外;
高压压制该铆钉之伸出段,使之变形为一头部,并紧密填塞该第二鱼眼孔之大径部,同时使该第二头部沿周面一圈变形有一填塞部,以紧密填实该第二环槽;以及
高压压制该铆钉之预製头,使之变形为另一头部,并紧密填塞该第一鱼眼孔之大径部,同时使该第一头部沿周面一圈变形有另一填塞部,以紧密填实该第一环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得到的铆接结构能够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耐扭力或耐振动强度,延长了铆接结构的使用寿。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铆接结构的套筒应用;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铆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铆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A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4B为图4的顶视图;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铆接结构的制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铆接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习知>
10’:铆钉,12’:铆钉头,14’:杆身,16’:钝缘,20’:第一套筒,22’:鱼眼孔,24’:肩面,26’:间隙,30’:第二套筒,32’:枢孔,
<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智庆,未经谢智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