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理优化分配碳源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3467.0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郭兴芳;李成江;徐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07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理 优化 分配 碳源 处理 降解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理优化、分配碳源 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且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和城镇 的市政污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例偏高,有的在50%以上,甚至有的绝大多数是 工业废水。来自染料、制药、纺织/印染、化工等的工业废水,废水污染物浓度 高、毒性大、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可生化性差,难于被生物降解。含有 这种难降解工业废水比例较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十分困难,一般的生物处理工艺无 法将这类高浓度难降解的城镇污水处理达标,传统的生物处理受到挑战。这种高 浓度难降解城镇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是工业废水的毒性冲击、硝化菌的存活、有 机物的降解和生物除磷的先天不足问题。
高浓度难降解城镇污水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处理方法有A+A2O、接触器+普通 曝气活性污泥法、奥贝尔氧化沟、二段法、卡鲁塞尔氧化沟、曝气池投加粉末活 性炭等等,这些方法有的应对工业废水的冲击能力不足,有的处理效果不佳,特 别是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有的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方法都各 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这种难降解城镇污水特点,寻求一种能有效处理且成本相 对较低的方法,对解决难降解城镇污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难降解城镇污水的特点,克服生产上已应用处理工艺 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良好且成本相对要低的合理 优化分配碳源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方法。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理优化分配碳源处理难降解废水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先经粗格栅和水解酸化调节池水解酸 化后出水与城镇生活污水汇合,混合污水再经细格栅和沉淀池后,混合污水的 90%进入一段生物池,一段生物池出水进入一段沉淀池,一段沉淀池出水和另外 10%的混合污水进入二段生物池,二段生物池出水进入二段沉淀池,二段沉淀池 出水排放;一段沉淀池和二段沉淀池各80%的污泥回流到各自生物池;一段生 物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0.5~3小时,污泥龄控制在1~5天,溶解氧控制在厌 氧、兼氧或好氧状态;污泥浓度控制在1~4g/L;二段生物池的进水比例为0%~ 100%,采用延时曝气,进水点是一个以上,在二段生物池沿程布置;二段生物 池设置成普曝、AO、AAO或多级AO形式;上述二段生物池水力停留时间控制 在8~20小时,污泥龄控制在8天以上;污泥浓度控制在1~3g/L。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调节池可根据情况灵活采用或不采用,既可作为全流程的前端,又可 作为全流程的分支,对难降解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
2、该工艺方法的第一段,既不同于AB法的A段,也不同于经典的二段法 中的第一段:停留时间在0.5~3hr之间,可改善高浓度难降解污水的可生化性, 缓解工业废水对后续工艺的有害冲击;一段生物池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厌 氧、兼氧或好氧状态,达到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目的。
3、解决了难降解污水处理中硝化与反硝化菌难以存活的问题:第一段中 短泥龄的微生物对工业废水中的毒性物质有降解或化解作用,从而解决了硝化 与反硝化菌在第二段中的存活问题;第二段采用延时曝气工艺,较长的停留时 间使其得以保持微生物的多样性,使生长缓慢的硝化菌和降解特殊有机物的 “基质专一性”微生物得以充分生长。
4、解决了难降解城市污水有机物降解与生物脱氮除磷问题:采取分段进 水,将一定比例的进水引入第二段,从根本上改善了第二段活性污泥的营养, 解决了第二段碳源不足的问题;第二段工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为普曝、AO、 AAO或多级AO形式,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的目的。
5、在合理位置投加混凝剂,既可以解决生物除磷先天不足问题,实现生 物与化学除磷的合理结合,又可以弥补生物脱碳的不足,进一步去除不可生物 降解的有机物;亦可视情况不投加药剂。
6、在合理位置投加粉碳,既可以进一步强化生物脱碳,又可以弥补化学 脱碳的不足。
7、两段生物池和沉淀池之间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行:既可以先上第一段 作为一期工程,又可以在碳源或负荷不足时超越第一段,直接运行第二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