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3769.8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王漪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可靠性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设计,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计算机通讯等领域,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都要求7*24小时不停机的高可用性和99.9%--99.999%的高可靠性。为达到这个目标,对这些设备中各主要部件的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源作为设备运行的动力系统,其可靠性的提高,无疑会对设备整体可靠性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快速的提高电源可靠性设计,成为设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能够及早发现电源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加以改善,从而增强电源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包括步骤:
对被测电源逐步施加应力直到其失效且无法修正,根据当前施加的应力确定被测电源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如果被测电源失效且可以修正时,采用临时措施修正所述被测电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记录下述数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被测电源失效时的异常状态、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修正方法,以及得到的失效界限或者操作界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应力包括温度和/或振动;
所述应力为温度时,所述被测电源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是温度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
所述应力为振动时,所述被测电源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是振动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
所述应力为温度和振动时,所述被测电源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为下述3种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温度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振动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温度和振动合并的应力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温度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包括:高温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以及低温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温度和振动合并的操作界限或失效界限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确定高温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以及低温的失效界限或操作界限,并据以进行高低温循环;
从一初始振动应力开始,按照递增方式逐步改变振动应力,在每次改变振动应力后,在每个循环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处进行测试,直到被测电源失效且无法修正。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在应力发生改变后,先等待一段时间,以待应力稳定后再进行测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在电源研发阶段,除常规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如安规测试、点温升测试等)外,对产品进行高环境应力验证实验,此为破坏性验证试验,其所施加的应力要高于电源正常运输、储藏、使用时的应力,通过让电源承受不同的极限应力,快速找出电源设计和制造的缺陷,及早发现电源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加以改善,从而增强电源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
参见图1,该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源可靠性验证方法,在电源研发阶段,对电源进行高环境应力验证试验,所施加的应力要高于电源正常运输、储藏、使用时的应力,具体验证过程如下:
步骤S101:对被测电源逐步施加应力直到其失效;
被测电源失效的原因可能在于电性能、结构、热设计等各方面。在测试时,可以只关注需要的失效情况,例如,只关注电性能,当电性能出现故障时,认为失效,执行步骤S102,而结构出现问题时,不认为失效,具体根据测试需求决定,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加诸于被测电源的应力可以是温度和/或振动。
该步骤是从一初始应力开始,按照递增或者递减的方式逐步改变应力进行测试,直到被测电源失效。其中,在改变应力后,先等待一段时间,等待改变的应力稳定后,再进行测试。
步骤S102:分析失效原因,判断是否能够修正被测电源的失效,如果能够修正,则进入步骤S103,如果不能修正,则进入步骤S104;
步骤S103:修正被测电源的失效,然后返回步骤S101;
通过更改设计来修正被测电源的失效,为了加快测试,可以先采用一些临时措施,例如出现飞线情况时,使用胶带等对产品进行临时加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火灾报警装置
- 下一篇:门窗框料吸音消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