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渗滤液生态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3866.7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研萍;熊小京;李植峰;高永顺;苏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液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3/12;C02F3/3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7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 生态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强化回灌法与生态法集成的 垃圾渗滤液生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多以易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为特征, 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近年国内各城市一般都采用SBR法(预批式活性泥法)、CASS法(序 批式活性泥法)和生物滤池法等处理工艺。这些工艺处理效果较理想,连续性强,但是SBR 法和CASS法皆为间隙运行,需设多个处理单元,造成部分处理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并且有 机负荷物也是生物处理法中最低的,因此存在设施体积大和土建投资高等缺点。生物滤池属 于生物膜法,虽然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但是生物滤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冬天(特别 是北方地区)气温低,滤池易结冰,且生物无法存活,造成生物滤池处理效果低下。
如今,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问题及处理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在国外发达国家, 垃圾渗滤液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例如:英国通过宪法规定,垃圾填埋场必须有相应 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才批准运行。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上,国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 家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垃圾渗滤液回灌法和垃圾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后,排入 当地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处理等方法。
但是,在我国的365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产生的渗滤液处理工程中,能够达到 国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的仅占5%~10%左右,随着排放标准的标准提高,渗 滤液处理工程也将面临更残酷的考验。
目前一级标准处理工艺中绝大部分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但普遍存在投资极大(总投资 8~12万/吨水,若含浓水蒸发,15万/吨水)、效率低、运行费用极高(加上膜的折旧约60~ 200元/吨水,取决于膜的折旧,浓水的最终处置)、出水率较低(50%~70%)和浓缩液无法 有效处理等问题。
申请号为200710031584.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向垃圾渗滤液中投加混凝剂,经混凝、过滤去除渗滤液中细小的纤维; (2)过滤后的渗滤液进入调节池;(3)从调节池出来的渗滤液进入蒸发系统,经蒸发,水和氨 从渗滤液中沸出成蒸汽,冷凝后变成蒸馏水排出,然后进入离子树脂交换系统,蒸馏水通过 树脂时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去除铵,使蒸馏水的氨氮指标达标后排放;蒸汽中的不凝气 体和少量未凝蒸汽则排出蒸发系统,进入吸收塔;(4)从调节池出来的渗滤液进入蒸发系统, 渗滤液经蒸发后的残余部分为无法变成气体脱出蒸发系统的污染物,被浓缩为浓缩液后排出 蒸发系统,可回灌到填埋场。
根据垃圾渗滤液中COD、BOD、NH3-N、悬浮物含量高,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 和水量波动性大,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效果差,运行困难,处理成本高,生物处理(无法达到 一级标准COD 100mg/L,NH3-N 15mg/L)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垃圾渗滤液治理难、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处理工艺较 简单,易于控制与优化的在下雨天和不下雨天条件下的垃圾渗滤液生态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述不下雨天条件下的垃圾渗滤液生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渗滤液从调节池引入曝气池;
2)在曝气池中加入商用微生物菌剂和胞外酶;
3)经曝气池曝气;
4)将曝气后的渗滤液回灌至垃圾,以垃圾为载体消耗其有害成分。
在步骤2)中,所述商用微生物菌剂最好选自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 阳性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共同形成的复合生物菌,按体积比,商用微生物菌剂和胞 外酶的加入量最好为垃圾渗滤液∶商用微生物菌剂∶胞外酶为10000∶3∶1。
在步骤3)中,所述曝气的时间最好至少15天,曝气后的溶解氧浓度最好至少为45mg/L。
本发明所述下雨天条件下的垃圾渗滤液生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渗滤液从调节池引入曝气池;
2)在曝气池中加入商用微生物菌剂和胞外酶;
3)经曝气池曝气;
4)将曝气后的渗滤液直接引入集泥池,在集泥池中加入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PAM), 经絮凝、沉淀后,将上部清液引入浮法种植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液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液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音导航方法与使用该方法的个人导航装置
- 下一篇:百倍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