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循环负压引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4201.8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邓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炜洁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循环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循环负压引流装置,尤其是能在减少创面渗液流失同时,持续清除创面微生物并可兼顾创面冲洗及药物应用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大面积皮肤创面通常在短期内无法自行愈合,创面经常伴发感染,在医疗护理中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对创面进行充分、及时的引流。现有的各类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虽能充分引流,却导致创面渗液大量流失,降低患者有效循环血量,或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氮平衡。另外,在封闭负压引流使用一段时间后,引流速度减慢(创面渗出液逐渐减少和、或引流管阻塞),创面封闭环境内细菌易出现大量繁殖。此时,将不得不更换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加速创面渗液流失和必须定期更换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套循环除菌的创面引流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减少创面渗液的流失,而且能持续清除创面微生物并方便各类液体药物直接应用于创面。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在与创面接触海绵中,采用了与引流管接触海绵不同的孔径设计,并在其中留置了液体输入管。创面接触海绵的孔径略大,便于液体输入;引流接触海绵孔径较小,可防止引流管腔阻塞。引流管一端与引流接触海绵连接,另一端连接收集器顶部收集口,收集器底部流出口通过一个医用三路阀连接细菌清除装置输入端,细菌清除装置输出端与液体输入管相连,这样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收集器通过顶部负压连接口,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收集器内维持-100至-200mmHg的负压,确保引流管能持续引流并维持创面封闭。连接软管外套蠕动泵,蠕动泵提供动力使管道内液体循环流动,创面微生物被不断带走并在细菌清除装置内被去除。通过医用三路阀,创面渗出液可被提取进行药敏试验,也可向创面施加敏感抗生素、创面消毒液、冲洗液(生理盐水、平衡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保留创面渗液同时持续清除创面微生物,并可兼顾创面冲洗及药物应用。可长期连续使用,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减轻病人治疗费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件分解图。
图2是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1.创面接触海绵,2.引流接触海绵,3.液体输入管,4.收集器,5.细菌清除装置,6.医用三路阀,7.蠕动泵,8.收集器顶部收集口,9.收集器底部流出口,10.细菌清除装置输入端,11.细菌清除装置输出端,12.封闭膜,13.连接软管,14.引流管,15.收集器顶部负压连接口。
在图2中,创面接触海绵1、引流接触海绵2紧密接触,并由封闭膜12覆盖,创面接触海绵1内接液体输入管3,引流接触海绵2通过引流管14,连接收集器4顶部收集口8,收集器底部流出口9通过一个医用三路阀6连接细菌清除装置输入端10,细菌清除装置输出端11借助连接软管13又与创面接触海绵1内的液体输入管3相连,这样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连接软管13外套一台蠕动泵7,收集器通过顶部负压连接口15,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收集器内维持-100至-200mmHg的负压;确保引流管能持续引流创面液体并维持创面封闭。蠕动泵7则不断提供循环动力。海绵内因为存在持续流动的液体,引流通畅性得以提高;循环液体内的细菌可被细菌清除装置5去除,装置抗感染性也得到提高。通过医用三路阀6,创面渗出液可被提取进行药敏试验,也可向创面施加敏感抗生素、创面消毒液、冲洗液(生理盐水、平衡盐),更便于各种治疗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炜洁,未经王炜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不同高度的相邻硅鳍的方法
- 下一篇:集成电路内码字的安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