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4808.6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林 |
主分类号: | A23C11/06 | 分类号: | A23C11/06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2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脂 脱糖降 血糖 奶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奶干物质中碳水化合物(乳糖)含量在40%以上,脂肪含量在25%以上。目前市场上与本发明相近似的产品有三种类型。一是无蔗糖型,俗称无糖奶粉。该类产品只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蔗糖等碳水化合物,但产品中本身含有大量的乳糖和饱和脂肪酸,并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二是脱乳糖奶粉。该类产品是采用超滤膜分离方式把牛奶(或其它奶类)中的乳糖脱除,但仍存在大量对糖尿病人不利的动物性脂肪(饱和脂肪酸),不具备降糖功能。三是降糖型奶粉,该类产品是在全脂乳粉(不脱糖、不脱脂)中添加铬元素等降糖成份,但该类产品中任含有大量的乳糖和乳脂肪,对糖尿病人依然存在一定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及其制备方法,以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及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具有降糖作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后制成功能保健型乳制品,既不会增加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又能起到降糖保健作用。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1、一种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乳清蛋白粉100-500kg,大豆蛋白粉100-300kg,精炼植物油180-350kg,低聚果糖30-200kg,聚葡萄糖50-160kg,吡啶甲酸铬2-14g,亚硒酸钠300-600mg。
所述乳清蛋白粉的乳脂含量≤3%,乳糖含量≤5%,蛋白质含量≥78%;大豆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90%。
所述配方中还可按下述重量比加入:碳酸钙7.5-18kg,硫酸亚铁300-500g,葡萄糖酸锌230-470kg,葡萄糖酸镁5-12kg,硫酸铜12-16g,维生素A 3-9kg,维生素E 30-70g,叶酸2-5g,维生素D3 63-125mg,维生素B1 6-15g,维生素B2 8-16g,维生素C 300-1000g。
2、一种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乳清蛋白粉用软化水稀释还原成液态后,然后按照上述比例添加大豆蛋白粉、精炼植物油、低聚果糖、聚葡萄糖、吡啶甲酸铬、亚硒酸钠经均质后灭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制成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
所述均质过程中还可按照上述比例加入碳酸钙、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镁、硫酸铜、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D3、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
所述碳酸钙可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代替。
所述葡萄糖酸锌可用无水硫酸锌代替。
所述葡萄糖酸镁可用碳酸镁或氧化镁或磷酸氢镁代替。
所述硫酸铜可用葡萄糖酸铜代替。
所述维生素A可用胡萝卜素代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由于不含蔗糖、乳糖和奶油,减少了人体对乳糖、脂肪等热量的摄入,并同时添加具有降糖作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既不会增加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又能满足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且具有降糖保健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三高”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及肥胖症、乳糖不耐受症人群的功能保健型乳制品,使上述患者和人群放心饮用牛奶,达到预防和配合治疗疾病的目的。
3、本发明以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及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具有降糖作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后制成功能保健型乳制品,制备方法简单可行,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一种脱脂脱糖降血糖奶粉,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乳清蛋白粉393kg,大豆蛋白粉100kg,精炼植物油316kg(其中干物质284.4kg),低聚果糖128kg(其中干物质70.4kg),聚葡萄糖130kg,吡啶甲酸铬0.0082kg,亚硒酸钠0.00045kg;碳酸钙12.4kg,硫酸亚铁0.4kg,葡萄糖酸锌0.35kg,葡萄糖酸镁8.5kg,硫酸铜0.014kg,维生素A 0.006kg,维生素E 0.05kg,叶酸0.0035kg,维生素D3 0.000094kg,维生素B1 0.0105kg,维生素B2 0.012kg,维生素C 0.45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林,未经李晓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