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000.X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华;杜江;赵燕强;周琳;陈剑超;李艳;孙赟;李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366 | 分类号: | A61K31/36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 |
地址: | 650204***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制备 方法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治疗肿瘤疾病 有效量的从植物贡山三尖杉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化合物SHC-10和可 药用载体组成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化合物 SHC-10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 在制备抗胃癌、肝癌、乳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三尖杉科系单属科,仅有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是裸子植物 中的一个比较小的属;该科一共有9种和1变种植物。我国为三尖杉 属植物主产区,有8种,而云南的分布最为集中,有6种(见傅立国; 三尖杉属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84,22(4):277-288)。三尖 杉属植物多数用作民间药物,如三尖杉的种子“性平,味甘、涩,可 驱虫消积、润肺止咳”;粗榧的枝叶“味苦、涩,性寒,主治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其根“味淡涩,性平,主治风湿痹痛”等(见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二册)[M],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9,335-342)。1954年发现三尖杉属植物中含有 生物碱,1958年报道有双黄酮类化合物(见朱太平;三尖杉属植物 的生物碱研究及其化学分类问题[J],植物分类学报,1979,17(4): 7-20)。但直到1960年代末,才发现了三尖杉脂碱类生物碱,能够抑 制小鼠的白血病细胞生长。这一发现对三尖杉生物碱成分研究的备受 关注,而三尖杉属植物中抗肿瘤生物碱成分的研究,一直是天然产物 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从三尖杉(C.fortunei Hook.f)、海南粗榧(C. hainanensis Li)、粗榧(C.sinensis(Rehd.et Wils.)Li)、篾子三尖杉(C. oliveri Mast.)、台湾三尖杉(C.wilsoniana Hayata)、高山三尖杉(C. fortunei Hook.f.var.alpnia Li)、C.harringtonia Hook.f.var. harringtonia、C.harringtonia(Forbes)K.Koch.var.drupacea Koidz.、 C.harringtonia var.nana(Nakai)Rehder等7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碱 76个,双黄酮16个。1999年,杜江,邱明华等从高山三尖杉(C.fortunei var.alpnia)中分离得到了Hainanolidol,还发现了两个这类新化合物 fortunolides A、B(见Du Jiang,Chiu Ming-Hua,Nie Rui-Lin.Two new lactones from Cephalotaxus fortunei var.alpnia.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9,62(12):1664-1665)。由于这类化合物种类和数量少,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Hainanolidol(海南粗榧内酯醇)的生物活性鲜 有报道。Hainanolidol对肿瘤细胞抑制活性,也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由治疗肿瘤疾病有效量的从植物贡山三尖杉中 提取的活性成分化合物SHC-10和可药用载体组成的抗肿瘤药物组合 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化合物SHC-10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抑制肿 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抗胃癌、肝癌、乳腺癌的药物中 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其中由治疗肿瘤疾病有效量的从植物贡山三 尖杉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化合物SHC-10和可药用载体组成。
化合物SHC-10在制备抑制肿瘤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用途,其肿瘤为胃癌、肝癌、乳腺癌,特别指胃癌。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用途,其肿瘤为胃癌、肝癌、乳腺癌,特别指胃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