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045.7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可清;余文浩;白跃峰;胡平;汪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9/34 | 分类号: | C09K19/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6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菲盘状 液晶 多聚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体具有如下通式(I)、(II)、(III)或(IV)的结构:
通式(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通过一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与两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通式(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通过两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三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通式(I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四聚体,通过三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四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有对称的四聚体(IIIsym)和不对称的四聚体(IIIasym)的两种;
通式(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通过六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上述通式(I)、(II)、(III)和(IV)中,R1,R2,R3,R4表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n是1以上的整数。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方法,其作法是: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通式(V)中,R5,R6、R7、R8、R9和R10有以下五种组合方式:1)、单羟基苯并菲:R5为羟基,R6、R7、R8、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2)、二羟基苯并菲:R5、R8为羟基,R6、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3)、三羟基苯并菲:R5、R7和R9为羟基,R6、R8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或者R5、R6和R8为羟基,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4)、六羟基苯并菲:R5、R6、R7、R8、R9和R10都是羟基;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通式(V)中的单羟基苯并菲与通式为Br(CH2)mBr,m是2以上的整数的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得到溴代苯并菲化合物,溴代苯并菲化合物再与叠氮化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通式(VI)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通式(VI)中R1是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
C、点击反应
由A步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和B步制得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在Cu(I)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点击反应生成所述的通式(I)、(II)、(III)或(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0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