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113.X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芳;谢皓;俞建勇;程隆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203 | 分类号: | D06M13/203;D06M17/06;B05D1/1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闪光 效应 静电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植绒是利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力,使纤维绒毛作定向移动,垂直地植入涂有粘合 剂的基布上,并经过烘干处理,使绒毛在基布上固着,成为根根竖立、紧密排列、手触有 弹性、类似平绒的产品。随着静电植绒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植绒面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国内植绒产品的绒毛原料主要局限于尼龙和粘胶纤维,绒毛长度一般为0.2~2mm, 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面料外观风格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亟需开发新的绒毛原料。本发明提 出选用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作为绒毛原料,利用该纤维手感柔软、色泽明亮、回弹 性好等优点,制备一种具有闪光效果的静电植绒面料。但要实现闪光效果,要求绒毛长度 较普通绒毛更长,但超长绒毛在静电场中易出现弯曲、缠结等现象,难以用于制备静电植 绒面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制备方法,使得超长阳离子染 料易染共聚酯纤维能够用于制备静电植绒面料。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上所述的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长丝束加入硬挺整理剂中进行硬挺处理,所述硬挺 整理剂由丙烯酸10~15wt%以及余量的水组成,硬挺处理的温度为150~160℃,时间为 50~70s,浴比为1∶10~30;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长丝束经过切割,制成长度为10~ 20mm的绒毛,绒毛含水率控制在6~9%,比电阻控制在106~108Ω·cm,飞升性控制在8~ 15s。
第三步:将植绒基布经烫平整理,再涂上粘合剂,粘合剂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 剂用量为基布质量的1~2%;
第四步:利用静电植绒设备,使绒毛在电场力作用下而整齐植入涂有粘合剂的基布表 面。基布为涤纶机织布或针织布或非织造布,静电植绒的电压为50~100KV,植绒时间为 5~12s,极板距离为8~15cm;
第五步:将静电植绒后得到的面料在100~120℃预烘5min,再在140~160℃焙烘 5min,使绒毛层与基布牢固复合,水洗后制得一种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对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进行硬挺处理,提高纤维的硬挺度,以该 纤维制得的绒毛能够垂直植入涂有粘合剂的基布,使得超长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能 够用于制备静电植绒面料;
(2)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与现有的静电植绒面料相比,又有突出特点,阳 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具有手感柔软、色泽明亮、回弹性好等优点,所制得的静电植绒 面料色泽高雅、花型清晰、穿着舒适,且具有显著的闪色效应,同时回弹性、耐磨性等显 著优于普通植绒产品;
(3)利用静电植绒技术制成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把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 酯纤维分布在织物表面,不仅充分发挥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的品质优势,而与类似 克重的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织物相比,成本显著降低,可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家纺 面料、玩具、工艺品等,开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3中所用的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 长丝束由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ECDP-1,由普通聚酯纤维在聚合阶段加 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和聚乙二醇共聚而成;丙烯酸由常州旭杰纺织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型号为XJ-807,分子式为CH2=CHCOOH;聚丙烯酸酯乳液由北京奥格润科技有限公司提 供,型号为psaa-II,分子式为(C3H3O2R)n。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闪光效应的静电植绒面料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长丝束加入硬挺整理剂中进行硬挺处理,所述硬挺 整理剂由丙烯酸10wt%以及余量的水组成,硬挺处理的温度为150℃,时间为50s,浴比 为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力辅助动力电动自行车
- 下一篇:插接箱手动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