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芴类共聚物、制备方法、应用及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351.0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黄杰;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H01L51/00;H01L51/42;H01S5/36;H01L51/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张秋红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及其 聚合物 太阳能电池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芴类共聚物、制备方法、应用及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目前硅太阳能电池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等多种原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降低成本,拓展应用范围,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寻找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为原料价格低 廉、质量轻、柔性、生产工艺简单、可用涂布、印刷等方式大面积制备等优 点而备受关注,如果能够将其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到接近商品硅太阳能电池的 水平,其市场前景将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给体、受体共混体系,采用 PCPDTBT与PCBM共混体系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6.5%(Jin Young Kim,et al.Science 2007,317,222),但是仍比无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得多,限 制性能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有:有机半导体器件相对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 器件的光谱响应与太阳辐射光谱不匹配,高光子通量的红光区没有被有效利 用以及载流子的电极收集效率低等。为了使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得到实际的应 用,开发新型的材料,大幅度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仍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首要 任务。
聚芴及其衍生物发光效率高,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异,但由于其较宽 的带隙使得它的吸收范围主要集中在短波长区域,光谱响应范围较窄,与太 阳光发射光谱匹配不是很理想。并且目前芴类材料大都是两种单体的共聚物, 而由三种或三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物却很少见,这就大大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发 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较 宽的光谱响应、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更好地与太阳发射光谱匹配、 可以调节材料的能隙、易于成膜加工的、光电转换效率高的芴类共聚物。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合成路线比较简单、反 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产率高的芴类共聚物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芴类共聚物广泛在不同光电产 品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芴类共聚物的聚合物太 阳能电池器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芴类共聚物,为以下 通式化合物:
式中:R1、R2、R3、R4、R5、R6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H或C1~C20的烷基; x+y=1,且x≠0、y≠0;n为1~1000之间的整数;Ar1为含噻吩单元结构的基团。
芴类共聚物中,所述的Ar1优选为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式中: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相同或不 同地表示为H或C1~C20的烷基,m为1~20之间的整数。
芴类共聚物中,所述n为10~100的整数,m为1~10的整数。
芴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将下列三种原料:
放入有机溶剂中,加入碱,在有机钯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即得芴类共聚物, 其中反应温度为30~180℃,反应时间为1~7天;R1、R2、R3、R4、R5、R6相 同或不同地表示为H或C1~C20的烷基,Ar1为含噻吩单元结构的基团。
芴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Ar1优选为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