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离线短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637.9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邹仁贵;王晋豫;肖奎;张德刚;王彬;韩炳源;徐继涛;李勐;刘祥明;原荣斌;谢振虎;袁坤;仇振;姜世矫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翰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16 | 分类号: | C03B37/16;B26D1/22;B26D7/2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离线 短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机,特别适用于未经烘干处理的连续玻璃纤维的离线短切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玻璃纤维短切设备有冲剪切断式设备和转动切断式设备等。冲剪切断式设备刀具采用往复进刀的方式,由于存在空行程所以效率不高。又因为上下两片刀片的间隙会发生变化,所以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现有的转动切断式设备采用一体式刀辊和胶辊相对转动切断玻璃纤维,因为相邻刀刃间以及胶辊切槽处会夹入切断的纤维,造成继续切丝时刀刃切削过浅而无法切断后续纤维甚至引起缠绕或产生碎丝,同时还会加剧刀刃磨损,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玻璃纤维短切机。
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纤维离线短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线短切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组合机架(3)、短切驱动装置(6),在组合机架(3)上安装有一个带有若干刀片(49)和钢丝绳(46)的刀辊(8)和一个与刀辊(8)配合的胶辊(9),刀辊(8)与短切驱动机构(6)联接。
所述刀辊可为如下结构,刀辊主轴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刀槽,刀辊两端各安装一组弹簧片(44),在两组弹簧片(44)间安装钢丝绳(46),安装位置与(49)刀片错开。
上压紧块(17)与下压紧块(37)连接形成刀辊安装位置,上键条固定板(19)和侧边底架(36)与上压紧块(17)、下压紧块(37)、滑套座板(21)连接形成胶辊安装位置;后支撑板A(39)、后支撑板B(40)、前支撑板(22)安装在组合机架两侧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机架(3)。
在组合机架(3)上装有压紧机构(11),压紧手轮(25)与压紧外套(24)内的压紧轴(27)连接,(27)压紧轴内连接有花键丝杆(26),花键丝杆(26)可在滑套内(29)滑动,一端与传感器固定座(32)连接,传感器固定座(32)紧贴胶辊(9)轴端的带槽轴承座(55)。
在组合机架(3)后方安装有保护罩(14),保护罩(14)两侧安装有有机玻璃板(13),上方安装通风罩(15)。
机架上对应保护罩(14)安装有支撑器(5)和断电保护器(4)。
在机架(1)前面安装有摇摆机构(12),所述的摇摆机构(12)由一个电机偏心轮(66)装在电机(67)上,电机偏心轮(66)另一端装入轴承偏心轮(65),轴承偏心轮(65)安装轴承后置于导向块(64)里,导向块(64)与传动轴(63)连接,两件夹持座(61)安装在机架面板下,内装导向轮(62),传动轴(63)可在导向轮(62)中窜动,移动块(60)装在传动轴(63)上,支架(56)装在移动块(60)上,支架(56)上有轴承安装套(57)、轴承和轴承锁紧螺母(58)组成的滚轮,滚轮安装在限位块(59)中。
本发明连续切割效率高,重新设计的刀辊与胶辊配合使用可以取消以往转动切断式设备中使用的压辊,不出现夹丝和剪不断的情况,能大量减少混入正常产品中的碎丝,产品品质高质量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在国内外玻璃纤维短切设备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机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整机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整机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防尘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组合机架及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刀辊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刀辊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圆圈标示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胶辊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往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未述及的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翰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翰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