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724.4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刚;杨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E02D19/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降水 工程 中的 地下水 控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降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常引发地下工程安全事故,为降低地下水压力和便于干式作业,基坑工程中常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基坑降水需要在疏干坑内储水和降低坑底水压力的同时,尽量减小降水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以上要求,需要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合理设置基坑止水帷幕,科学规划降水方案,或采取其它施工措施。
基坑降水工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施工工艺形成止水帷幕,如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水泥浆搅拌法、地下连续墙、钻孔咬合桩等成熟施工工艺。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成孔,借助高压脉冲泵使注入剂形成高压喷射流,通过喷射装置高速水平喷入土体,借助高压喷射流的切削和混合,使硬化剂和土体混合,从而达到改变土质、降低渗透性的目的。根据使用机具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单管法、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
水泥浆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等材料做固化剂,通过机械将水泥浆喷射到土体内与土强制搅拌,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硬结成具有一定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及刚度的水泥土块体,同时也使块体周土的性质得到改善。
地下连续墙是利用一定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在化学泥浆护壁的作用下,向地下钻挖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沟槽,并在沟槽内吊放加工制作好的钢筋笼,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筑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段,并逐段连接起来形成一道连续封闭的地下墙体。
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是指桩身密排且相邻桩桩身相割形成的具有防渗作用的连续挡土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既可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相间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在基坑降水减压时能减小降水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法,在基坑外围形成止水帷幕,在基坑开挖区域、基坑底以下形成多个坑内垂直止水隔墙,所述多个止水隔墙和所述基坑外围止水帷幕形成多个独立的封闭仓格,每个仓格内设置降水设备进行基坑降水。
所述多个止水隔墙相互交错布置。
所述多个止水隔墙相互平行布置。
所述基坑外围止水帷幕和所述多个止水隔墙采用高压旋喷注浆、三轴搅拌桩或钻孔灌注施工方法形成。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基坑坑底分仓后在单个仓格内设置降水井点,可减小抽水量,减小局部降水时的影响范围;在坑底独立仓格内降水,可以实现分块降水,可与分块开挖相结合,有效利用基坑工程“时空”效应;基坑坑底应用注浆等方式形成止水隔墙分仓,可加重坑底土体重量,增强坑底土体抗突涌安全性;可增加坑底被动区土体刚度,减小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基于成熟施工工艺,分仓措施易于操作,施工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基坑外围止水帷幕,2、基坑开挖底面,3、止水隔墙,4、基坑外围止水帷幕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车站主体结构长311米,宽10.7~33.1米,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车站。车站主体采用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型式。车站采用地下墙围护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基坑开挖至坑底后,顺作车站底板、中板、顶板及侧墙和其它结构。
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垂直分布为:
①1杂填土,层厚0.1~3.4m;
①2素填土,层厚0.5~3.2m;
③1粉质粘土,层厚0.8~3.4m;
③2粉土,层厚0.8~2.3m;
③3粘土,层厚0.8~3.3m;
④1粉质粘土,层厚0.7~5.0m;
④2粉土,层厚1.0~4.3m;
④5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0.3~3.4m;
④8粉质粘土,层厚0.6~3.1m;
④9粉土,层厚1.0~3.0m;
⑤1粉质粘土,层厚0.4~3.0m;
⑥1粉质粘土,层厚0.8~5.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共聚焦显微硬质电子关节镜系统
- 下一篇:真空吸尘器的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