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管脚复用电路及其复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751.1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管脚 用电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管脚电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控制芯片管脚复用方法及其复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的集成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芯片集成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必然要增加芯片的引出管脚,以连接具体的应用功能。例如,当前很多控制芯片的设计,大多必须具备各种不同的保护功能,例如,输入侧母线电压上的欠压/过压保护、变流器的过流保护等,因此,为了实现这些必不可少的保护功能,大多数的控制芯片利用其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管脚来实现其相应的功能要求。
另外,对于某些控制芯片,需要其即能接收交流信号,又能接收直流信号,现有技术的芯片,对于这两类输入信号,需要使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芯片管脚来实现,因此增加了芯片管脚的数目。
这样的芯片管脚的设计,必然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1)芯片管脚的利用率不高,因此相对较多数量的芯片管脚使得芯片封装成本增加;
(2)管脚数目多,不但增加了芯片的封装面积,而且使芯片的封装复杂化,增加了芯片封装的难度;
(3)另一方面,使得芯片体积增大,不符合小型化的要求,以及一些芯片的高功率密度的实现。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芯片管脚利用率不高,使得管脚能够复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芯片的集成性能,成为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片管脚的复用方法及其实现电路,以解决芯片管脚复用的问题,以及不能使用同一管脚接收不同类型输入信号,因而造成管脚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芯片管脚复用电路,其包括至少一复用管脚,用于接收外部直流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所述芯片管脚复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中的直流信号;一交流信号接收子电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中的交流信号;一耦合电路,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和所述交流信号接收子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以将接收到的所述直流信号和所述交流信号进行耦合后,然后通过其输出端传输至所述复用管脚。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与所述耦合电路之间还连接有一延时滤波电路,用以将所述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接收的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为一电阻电路,其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件。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交流信号接收子电路为一电容电路,其包括至少一电容器件。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延时滤波电路为一电阻并联电容的器件。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耦合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电阻电路,至少包括一电阻元件。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还包括一信号分离电路,该信号分离电路与所述复用管脚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复用管脚接收到的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分离,并获得输入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芯片管脚复用电路,所述信号分离电路进一步包括:一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复用管脚,用以将复用管脚接收到的耦合后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之和中获取到直流信号,以及一加法器,所述加法器的输入端同时电性连接所述复用管脚的输出端以及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用以从耦合后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之和中获取到交流信号。
一种芯片管脚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接收外部信号中的直流信号;利用交流信号接收子电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中的交流信号;然后利用耦合电路将接收到的所述直流信号和所述交流信号进行耦合后,传输至芯片的所述复用管脚。
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芯片管脚的复用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采用滤波延时电路对直流信号接收子电路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进行延时和滤波,再输入至耦合电路。
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芯片管脚的复用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利用一信号分离电路对所述复用管脚接收到的耦合后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之和进行信号分离,以分别获得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