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最大波及体积化学驱采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6273.6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楼诸红;封永强;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最大 波及 体积 化学 采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开发方法,是一 种适用于可水驱开发而未进行水驱开发的油藏,在最大波及体积时注 入提高洗油效率的表面活性剂使石油采收率最大化的油田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油田开发沿用的采油方法顺序先是利用油藏地层自身能 量进行自喷采油或抽汲采油,统常称为一次采油;油藏能量衰减后从 注入井注入水补充能量并驱替原油,同时进行生产井抽汲生产,统常 称为二次采油;二次采油过后仍有55~70%的原油滞留地下,须采用聚 合物增稠或凝胶调剖改善吸水剖面以及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提高洗油效率等化学剂强化采油措施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统常称为三 次采油。
这里所述的一次采油是利用天然能量采油,随天然能量衰竭,油井 不出或产能很低时转入二次水驱开发采油。
这里所述的二次采油是水驱开发采油,即从注入井注入水补充或增 加油藏能量,原油沿注入井驱扫到生产井,从生产井抽油生产。当生 产井采出液含水达到95%或更高的经济极限时,转入三次采油;
这里所述的三次采油是指注入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类化学剂 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或三种组合的强化采油方法。为了减少油/水 流度比降低驱替水的指进现象、扩大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通常加 入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等以提高驱替液的粘度;为了提高洗 油效率,通常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和加强乳 化性能;为了协同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效果,通常加入碱协同表面活性 剂最大限度地降低界面张力以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 三元复合驱通常可比水驱提高约20%OOIP(占原始地质储量的采油百分 比)的石油采收率,其常规使用浓度分别为表面活性剂0.2%~ 0.4%(w/w)、碱1.0%~1.6%(w/w)、聚合物0.1%~0.25(w/w),注入量 0.5~0.8PV(油藏孔隙体积),浓度高、用量大、成本很高。
现有的适合水驱进行二次采油开发的油田,其开发程序全部是经过 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最后进入三次采油。该开发程序的缺点是:
1、水驱冲刷出强吸水漏水层
砂岩经过长期水驱采油后,水洗厚度越来越薄、直至出现相对的强 吸水层,最后导致水驱采油的“低效无效”循环。不论油藏的渗透率 高低,一定油层厚度的层内或层间沉积的差异,大量水体冲刷后均会 出现相对的强吸水层和“低效无效”循环现象,即水驱结束后油藏出 现“漏水”的大问题。通常水驱采油的采收率在30~45%OOIP(占原 始原油含量的百分比),水驱采油后大部分原油还存留在地下。
上世纪90年以后,大庆油田新打了一批密闭取心井,资料表明: 随着注水开发过程的推移,相对均质平均约1000×10-3μm2的油层物性 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渗透率级差变大,高渗透段厚度占有一定的比 例(见表1)。
表1水驱后高渗透段出现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润滑油增压泵
- 下一篇:一种电子密码锁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