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及制造富硅沟道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6352.7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卓恩宗;刘婉懿;陈佳楷;林武雄;陈俊雄;黄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H01L21/3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制造 沟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carrier mobility)、稳定性(reliability)良好且应用范围广泛的薄膜晶体管及制造富硅沟 道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各类型的显示器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因应显示器 应用的轻、薄、短、小以及可携式等需求,下一代的显示器应用朝向可卷曲 与易携带的趋势发展。目前较为常见者,如可挠式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以及 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等,其发展已受到业界的重视并投入研究。特别是, 在显示器中被大量使用到的薄膜晶体管,其结构设计或是材料的选择更是会 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一般来说,薄膜晶体管至少具有栅极、源极、漏极以及沟道层等构件, 其中可透过控制栅极的电压来改变沟道层的导电性,以使源极与漏极之间形 成导通(开)或绝缘(关)的状态。此外,通常还会在沟道层上形成一具有N型掺 杂或P型掺杂的欧姆接触层,以减少沟道层与源极、或沟道层与漏极间的接 触电阻。而在现有的薄膜晶体管中,所使用的沟道层材质大多为非晶硅 (amorphous silicon,a-Si)或多晶硅(poly-silicon,p-Si)。
然而,不论是以非晶硅或是以多晶硅作为沟道层的材料,其制作的薄膜 晶体管均需要较高的工艺温度。举例来说,使用非晶硅作为沟道层的薄膜晶 体管(以下简称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工艺温度必须大于280℃。因此,当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应用于可挠式显示器应用时,可挠式显示器所使用的可挠 式基板,如塑胶基板,将会受到高温影响而产生劣化或变形。换言之,现有 的薄膜晶体管并不适于使用在可挠式的显示器应用上。
另一方面,由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carrier mobility)较低, 约小于1cm2/V-s,且信赖性(reliability)不佳,因此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应用范 围仍受到诸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与稳定性。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薄膜晶体管,适于配置于基板上,此薄膜晶体管包括栅 极、栅绝缘层、富硅沟道层(silicon-rich channel layer)、以及源极与漏极。 栅极配置于基板上。栅绝缘层配置于栅极上。富硅沟道层配置于栅极上方, 其中富硅沟道层的材料选自于由富硅氧化硅、富硅氮化硅、富硅氮氧化硅、 富硅碳化硅与富硅碳氧化硅所组成的族群,且该富硅沟道层的膜层深度在10 纳米(nanometers,nm)至170nm中的硅含量介于1E23atoms/cm3至4E23 atoms/cm3之间。源极与漏极分别与富硅沟道层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栅极的材质包括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栅绝缘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 氧化硅、碳化硅或碳氧化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源极与漏极的材质包括钛/铝/钛复合金属 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源极与漏极配置于栅绝缘层的部分区域上, 而富硅沟道层配置于源极、漏极以及部分未被源极与漏极覆盖的栅绝缘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富硅沟道层配置于栅绝缘层的部分区域上, 而源极与漏极配置于富硅沟道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薄膜晶体管更包括欧姆接触层位于富硅沟 道层以及源极之间,或是位于富硅沟道层以及漏极之间,其中欧姆接触层的 材料选自于由富硅氧化硅、富硅氮化硅、富硅氮氧化硅、富硅碳化硅与富硅 碳氧化硅所组成的族群,且该富硅沟道层的膜层深度在10纳米(nanometers, nm)至170nm中的硅含量介于1E23atoms/cm3至4E23atoms/cm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永磁偏磁的磁性元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