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BaO、Li2O的深脱硫渣系及采用该渣系生产超低硫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127.5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0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彭自胜;刘光穆;肖鸿光;彭其春;孙群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76 | 分类号: | C21C7/076;C21C7/064;C21C7/06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ao li sub 脱硫 采用 生产 超低硫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的炼钢技术,特别是一种直接应用于钢包精炼炉(以 下简称LF炉)顶渣中进行脱硫的含BaO、Li2O的深脱硫渣系及采用该渣系生 产超低硫钢的方法。炼钢时将该渣系直接应用于LF炉顶渣中进行脱硫,后部 配合使用真空脱气炉(以下简称VD)处理工艺,可将钢中硫脱至较低的范围 (硫≤8ppm),特别适用于超低硫钢的生产(如抗酸管线管和抗腐蚀油套管 等)。
背景技术
硫在大部分钢种是有害元素,仅在易切削钢中为有益元素,易切削钢中 含硫能提高切削加工性能。硫常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钢中硫含量高 对钢的质量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不仅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还 对钢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会降低钢材非轧制方向的各种性能指标。硫还 影响钢的高温性能,如对高压锅炉管产品,硫对钢的高温持久性能有显著影 响,是钢产生持久断裂的根源。硫对钢的抗腐蚀性能也有显著影响,如对抗 酸管线管和抗腐蚀油管而言,硫是钢管产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和氢致裂纹的根 源。其它如高压气瓶钢、钻杆用钢等,都对硫含量有很严的要求。因此,在 高级钢铁产品中,硫含量是评价钢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硫的危害性极大,抗腐蚀用钢对其提出了严格要求,根据国际和国 内的有关标准,一般抗酸管线管的硫含量应控制在0.008%(80ppm)以下, 高钢级的抗酸管线管的硫含量必须控制在0.003%(30ppm)以下,硫含量越 低越好。生产高级抗酸管线管还需对硫化物夹杂进行球化处理,这样才能保 证钢管的抗腐蚀性能合格。目前国内先进企业在生产高级抗腐蚀用钢时,最 好的脱硫水平是控制硫≤10ppm,以及Ca/S≥2.0。从而使钢具有较好的抗腐 蚀性能。
现有炼钢工艺中钢水的脱硫基本上在LF炉进行,LF炉基本上采用CaO 基炉渣对钢水进行脱硫,一般使用CaO+Al2O3+SiO2+MgO四元渣系。有些钢厂 为减轻LF的脱硫压力,采用铁水预处理进行脱硫,从而使LF炉钢水的初始 硫控制在50ppm左右,通过LF+VD或LF+RH(真空循环脱气炉)喷粉脱硫, 可将钢中硫稳定地控制在20ppm以下。目前国内一些企业采用以上工艺,可 将钢中硫控制在10ppm以下。而对一些没有采用铁水预处理的钢厂,LF的初 始硫高达200ppm左右,即使后步采用LF+VD或LF+RH喷粉工艺,若采用CaO 基的四元渣系脱硫,钢中的硫也只能控制在30ppm左右,这种工艺不能确保 高级抗腐蚀等超低硫钢的稳定生产。
研究表明,Ls、Cs与炉渣光学碱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lgCs=12.6Λ-12.3
可见,提高炉渣的光学碱度可以提高炉渣的硫容量,而硫容量的提高可 以提高渣钢间硫含量的分配比,从而提高炉渣的脱硫能力。
研究表明,炉渣中加入BaO和Li2O,可以提高炉渣的光学碱度,从而提 高炉渣的脱硫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脱硫能力强的适于超低硫钢生产的深 脱硫渣系及采用该渣系生产超低硫钢的方法。
一种含BaO、Li2O的深脱硫渣系,渣系的成分以质量%计,其组分为:CaO 45%~55%;SiO2 3%~10%;A12O3 18%~30%;BaO 5%~12%,;Li2O 0.2%~2.0%,;MgO 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