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毒砂-雄黄型难浸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790.5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英;崔日成;佟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1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雄黄 型难浸 金矿 细菌 氧化 预处理 氰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毒砂-雄黄型难浸金矿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方法。
背景技术
金矿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矿藏资源。随着开采的深入,易处理金矿储量的减少,难浸金矿已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难浸金矿石是指该矿石经磨细后直接浸金,金的浸出率较低或很低,一般以浸出率80%为界限,低于此者统称为难浸金矿石。有些矿石极其难浸,这类矿石直接浸出率仅为10%~30%。含砷金矿是难浸金矿石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为了提高利用率,这类矿石在氰化浸出前必须经过预处理。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氧化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焙烧氧化预处理法、加压氧化预处理法和细菌氧化预处理法。焙烧氧化预处理法工艺成熟,适应性强,技术可靠,操作简单,但焙烧温度应控制在600℃~800℃之间,若炉内温度过高,会出现再结晶和烧结现象,造成金的二次包裹,降低金的浸出率,同时焙烧工艺过程会产生大量的As2O3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加压氧化预处理法金的浸出率高,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但设备材料要求高,投资费用大,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工艺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高,对含有机碳较高的原料处理效果不良。细菌氧化处理难浸金矿具有基建投资少,金回收率高,对环境清洁等优点,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方法。
目前细菌氧化法处理的主要是含毒砂的含砷难浸金矿。受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因素的影响,Au和As密切共生,金矿常常共生多种含砷矿物,有毒砂、雄黄、雌黄等,含有毒砂和雄黄的金矿是分布十分广泛,由于雄黄的缘故,当前国内外采用细菌氧化法提金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毒砂-雄黄型难浸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方法,金浸出率可达94%以上,达到提高金浸出率的目的。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耐砷浸矿细菌是由两种细菌组成的混合菌,这两种细菌均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074的氧化亚铁微螺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和CCTCC NO:M207215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该细菌以低价铁和还原态硫为能源,在44℃~6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氧化活性,细菌的工作pH为0.8~2.5,抗砷离子的浓度可高达20g/L。
本发明细菌的保藏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细菌保藏信息
CCTCC NO:M209074(氧化亚铁微螺菌)或CCTCC NO:M207215(氧化硫硫杆菌)的驯化方法为: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氧化槽中,将采集于广西高龙金矿的酸性矿坑水和热泉的氧化亚铁微螺菌或氧化硫硫杆菌接种至9K培养基(成分见表1)中,进行驯化,接种量按体积比为:菌种∶培养基=1∶(10~20),驯化温度为44~60℃,调整培养液pH值为1.0~2.0,充空气并搅拌,充气量0.1m3/h~0.3m3/h,搅拌速率600转/分钟~1400转/分钟,向培养液中加入砷离子,加入量逐渐增加,每隔两个月使砷离子浓度增加1g/l,直至达到30g/l。经驯化得到耐温度44℃~60℃、工作pH为0.8~2.5、抗砷离子浓度20g/L的氧化亚铁微螺菌或氧化硫硫杆菌。经耐砷离子驯化的菌种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074(氧化亚铁微螺菌)和CCTCC NO:M207215(氧化硫硫杆菌)。
本发明处理的毒砂-雄黄型难浸金矿,金矿中毒砂与雄黄质量比为1∶(1~1.5)。
细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方法如下:
将含有CCTCC NO:M209074和CCTCC NO:M207215的混合菌液,在带有搅拌装置的氧化槽中,接种至9K培养基(成分见表2)中,进行培养,接种量按体积比为:菌种∶培养基=1∶(10~20),充空气并搅拌,充气量0.1m3/h~0.3m3/h,搅拌速率600转/分钟~1400转/分钟,培养温度为44℃~60℃,培养液pH值为1.0~2.0,培养时间12~24小时。
表2 9K培养基成分
成分 质量浓度/(g·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矿物中提炼金属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