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拉气筒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080.4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艾玛诺·维多利奥·梅迪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手气筒,尤其涉及一种在沙滩上使用以对充气船或充气床进行充 气的双向充气的拉手气筒。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运动的盛行,充气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用手拉气筒对充气船充气后 即可在水上划船活动,而泄放其内腔的空气和捆绑后,体积缩小,携带方便,深受水上 运动爱好者肯定,充气船还可作为执行水上巡逻、救生救溺、溪湖垂钓等作用。
市面上有一种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手拉气筒,其结构是在筒 状的本体内侧轴向设置一内管,在该内管中设有一单向阀,使得内管中的空气只能由下 往上,而不能够由上往下,并于该内管下端形成有与本体内部空间相导通的气孔。在本 体顶端组装有一上盖,在该上盖一侧设有一出气口,并于上盖底面设有一导气室,该导 气室底面设有一与内管上端相连接的导气口及一与本体内部空间相导通的单向阀口,该 单向阀口只容许本体中的空气进入导气室中,而不容许导气室中的空气进入本体中。另 外,在该上盖上方的出气口与上述导气室相导通,而可让本体中的空气由该出气口被导 出。该上盖中央穿设有一连接管,连接管周围的上盖端面为平面,该连接管下端结合有 一外径与本体内径相配合的活塞,该活塞上设有一可套设在内管上的穿孔,在该活塞内 侧设有一导气室,并在该活塞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可将导气室中的空气导入本体中 的单向阀口。另外,又该导气室与连接管下端相导通,在该连接管的上端设有握把,并 于握把一侧形成有一进气口。
以上更进步的充气泵结构可参考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泵》中背景技术及附图6、7提及的气泵结构。
如一专利号为ZL200620100394.9(公告号为CN287405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 种双向充气泵》也披露了与前述充气泵结构类似的一种双向充气泵。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上述两种双向充气泵在使用上并不方便,因为其内管 的设置使得活塞上设有一供内管穿过的穿孔,这样,使得活塞在组装时不单要注意其外 缘与本体内壁的气密效果,同时亦必须注意其穿孔与内管间的气密效果,亦即在活塞上 会有两处位置可能发生气密不良的问题,其在质量控制及日后维护保养上均有负面影响。
另外,在一般人的使用习惯上,往往不会注意到握把与本体间的相对位置,因为在 传统的单向充气泵使用时,用户可任意的转动握把,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施力方向,但上 述双向充气泵在使用时,其握把与本体间的相对角度是固定的,因为其活塞以穿孔套设 在内管上,故而其活塞无法在本体内侧作转动,而连接管下端与活塞结合呈一体,连接 管上端与握把结合呈一体,使得其握把自然也无法作转动,其与一般用户的使用习惯不 同,亦有可能因为用户未留心而强力转动握把而造成充气泵内部结构毁损。显然,这是 该双向充气泵在结构设计上未尽完善所造成的问题。
针对前述现状,有一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双向充气泵》披露这样一种双向充气泵,具有筒状本体,在本体中设有活塞,在 筒状本体上方设有上盖,上盖中央位置处穿设一作动管,在该作动管的上端结合有一握 把,下端与本体中的活塞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活塞内部设置有一进气导气室及一出气 导气室,在该进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进气导气室进入本体中的 单向阀口,在该出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本体进入出气导气室中 的单向阀口;在该握把中央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进、出气口;作动管内侧穿设组装有一内 管,该内管贯穿作动管,该内管下端与活塞相结合,上端与握把相结合,该内管的上端 与握把处的进气口相通,而下端与活塞中的进气导气室相通;作动管内侧、内管外侧的 空间下端与活塞中的出气导气室相连通,该空间的上端则与握把处的出气口相连通。
该充气泵可让用户在操作时不会有握把角度的限制,同时在握把推拉之间均可进行 充气作用,且不易因为不慎转动握把而造成充气泵内部结构毁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结构的冲压焊接离心泵
- 下一篇:用半导体制备薄片或薄膜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