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下模工位运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359.2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彩明;王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双龙无纺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7/00 | 分类号: | D04H17/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隔音 自动 成型 下模工位 运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 下模工位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毡通常由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如丙纶纤维等或者低熔点纤维与天然纤维如 麻纤维的混合经压制成型得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549671A公开了一种麻纤 维汽车内饰件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推荐有两种成型工艺,一是将原材料开松处理、混合、 梳理成网、针刺成毡、切片处理、热风烘烤及表面粘合、热压成型为板材、切片处理、烘 箱加热和冷压成型;二是原材料开松处理、混合、梳理成网、针刺成毡、切片处理、烘箱 加热及表面粘合和冷压成型。上述专利申请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欠缺:其一,工艺步骤多, 使加工过程冗长,并且由于投入设备多,每个工艺环节需派岗位工人,因此劳动力投入量 大;二是内饰件生产的产能低,即单位时间内产量低,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率生产;三是能 源消耗大,以首选的第一种成型工艺为例,需利用热能热风烘烤、热压成型和烤箱加热, 此外针刺机针刺、切片机切片和冷压成型机冷压成型均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并不满足 目前由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和节能型经济要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 CN2122781U披露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成型设备,由于该专利方案针对于塑料件的汽车地毯 的压制成型,因而对于汽车隔音毡的成型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意义。公开号CN101024387A 介绍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将固定卡扣与骨架基材之间的粘接结 合问题,对于汽车隔音毡的成型同样不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如何提高汽车隔音毡的生产效率和如何在生产汽车 隔音毡的过程中节约能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厂商和为整车厂配套的汽车零部件 企业特别是汽车内饰生产厂商的关注。目前,两步法生产汽车隔音毡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 理想的方案,并且被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商普遍采用。具体的过程是:第一步,纤维开松处 理、气流成网、热风定型和冷却裁剪,得到半成品;第二步,对半成品补料、烘箱加热和 烘箱加热后热压成型,得到汽车隔音毡。该二步法工艺相对于前述的CN101549671A推荐 的工艺而言,在产能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均有所建树,但是依然存在下述缺憾:首先,每 得到一个成品需耗时16-20min,整个生产至少由6-8名工人在线工作,因而生产效率仍受 牵制,并且劳动力资源及成本投入大;其次,隔音毡的表面粗糙及凹凸现象严重,使产品 的质量受到影响;还有,在第一步的工艺过程中,纤维经过气流成网后进入冗长的(约20 米左右)烘房进行热风定型,出烘房后进行冷却和裁剪藉以得到半成品即得到汽车隔音毡 坯,在第二步工艺过程中,半成品与补料块一同放入烘箱内烘烤,而后进行压制成型,经 冷却后取出,因此存在两次冷却过程,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大。
由上述可知,目前采用的两步法生产汽车隔音毡只能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因为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加工过程之间是脱节的,即中间存在停顿过程,因此如果有一种从 纤维到隔音毡成品在同一台成型机上一气呵成,那么上述问题可得以解决。但是,从目前 公开的非专利文献及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关的技术启示,并且也未闻有生产厂商开发 成功的报道。为此,本申请人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出 了能以一步法获得汽车隔音毡的自动成型机,可实现自纤维至隔音毡成品全过程中的无停 顿生产。由于一步法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存在有四个工位,即补料工位、预压工位、 铺网工位和热压成型工位,因此下模需在四个工位之间有序移动,例如,在补料工位补 料后,移动至热风预压工位,经热风预压工位预压后移动至铺网工位叠铺纤维网,经铺网 工位叠铺纤维网后移动至热压成型工位实施热风加热压制成型(成品),如此周而复始地 实现一机连续生产。
由本申请人开发设计的上述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另案申请有专利)具有四个工 位、三套即三个下模(也称成型模)、一套热风预压上模和一套热风加热压制成型模,三 个下模需在四个工位之间循环转换运动,需要使三个下模得以有序地从前一个工位运动到 下一个工位,则必需依赖结构合理的下模工位运动机构,这里所讲的结构合理的概念是指: 既要保障下模运动,又要保持下模工位运动机构自身处于静态,即不与上模发生亦步亦趋 的运动关系,为此申请人作了艰苦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前提下产 生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双龙无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双龙无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