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铅封及其应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481.X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聪;彭涛;周受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9/00 | 分类号: | E05B39/00;G06K17/00;B65D90/48;B65D90/5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铅封 及其 应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集装箱上的铅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铅封及其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铅封是在集装箱货物填装完毕后,在集装箱门上加装的一个封箱装置。铅封通常包括本体和锁杆两部分,铅封本体和锁杆的连接结构为一次性不可分离连接,即:锁杆一旦插入铅封本体就必须通过破坏性措施来使二者分开,从而保护集装箱在途中被非法开启。锁杆上印刷有ID号或粘贴有印刷ID号的封条,集装箱在放行或交接时需要检查锁杆的状态,以用于判别集装箱门是否被打开过。但现有的锁杆容易被仿制,即便锁杆被破坏掉也容易通过仿制的锁杆来修复破坏痕迹,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此外,传统的机械铅封在应用流程中,其主要的记录和检查措施均为人工肉眼识别、记录和判断,所以,存在效率低下和容易犯错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铅封及其应用系统,其不仅能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性,方便用户实时了解集装箱的状态,也能提高集装箱作业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铅封,包括:本体和锁杆,所述本体包括:立臂和与所述立臂同侧两端相连的上臂以及下臂,所述上臂悬出端设定位孔,所述下臂悬出端设锁座,所述锁杆穿过所述上臂悬出端的定位孔而锁定于所述下臂悬出端的锁座上,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主体电路,所述锁杆内部设置有存储锁杆的ID号的锁杆电路,所述主体电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所述锁杆电路连接来读取锁杆的ID号并识别锁杆的插入和剪断的状态信息,并将锁杆的ID号及其状态信息一起向外发送。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主体电路包括:与所述锁杆电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本体接口、用于控制主体电路工作的微处理器、用于与外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存储锁杆的ID号和状态信息的信息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用于给微处理器编程的JTAG接口以及用于保证主体电路正常供电的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本体接口以及JTAG接口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所述本体接口、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以及JTAG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所述锁杆电路包括用于供主体电路检测锁杆状态的检测接口和用于存储锁杆ID号的ID模块,所述ID模块与所述锁杆接口相连。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检测接口包括设置在锁杆的远离锁座的一端的电路触点和与电路触点相连并埋设在锁杆内部的长度方向上的检测线,所述本体接口为设置在本体上臂悬出端的与所述电路触点对接的触点连接座。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低频模块和高频模块,默认状态下,高频模块处于休眠或待机状态,低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当电子铅封进入低频信号场后,所述低频模块使所述微处理器唤醒高频模块。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高频模块为RP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CDMA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WiMAX通信模块或卫星通信模块。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主体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的GPS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
所述的电子铅封,其中,所述ID号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封箱设备制造企业所属的国家的国家代码;第二部分为封箱设备制造企业的企业代码;第三部分为封箱设备的类型代码;第四部分为封箱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序列号;第五部分为所述国家代码、企业代码、类型代码、序列号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生成校验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铅封应用系统,包括:上述电子铅封、数据中心以及通信终端,所述数据中心接收并存储所述电子铅封发来的锁杆的状态信息及锁杆的ID号,所述通信终端通过访问所述数据中心来获得锁杆的状态信息及锁杆的ID号。
所述的电子铅封应用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终端为通过因特网访问数据中心的客户查询终端、通过SMS信息形式与数据中心或电子铅封通信的客户移动通信终端或通过RF通信方式与电子铅封通信的手持阅读器或固定阅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向环过焊缝大缸底双伸缩立柱
- 下一篇:一种外掀式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