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529.7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林辉轮;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自适应 纠错 能力 分组 传输 方法 | ||
1.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S1,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统计的PER选取相应的RS(n,k)编码方案;
步骤S2,根据选取的RS(n,k)编码方案的K值对传输的分组包进行分片,并进行相应的RS编码形成n字节的分组;
步骤S3,将8片分组组装成一个帧;
所述RS编码方案的选取方法包括:
步骤S11,初始状态下选取RS(63,57)编码方案;
步骤S12,判断PER的取值范围,选取相应的RS编码方案;
步骤S13,若RS编码方案都不满足要求,则降低发送带宽;
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判断RS(63,57)编码方案下的PER取值范围, ,则继续采用RS(63,57)编码方案,否则采用RS(63,53)编码方案;
步骤S122,判断RS(63,53)编码方案下的PER取值范围,若,则继续采用RS(63,53)编码方案,若,则返回RS(63,57)编码方案,若,则采用RS(63,47)编码方案;
步骤S123,判断RS(63,47)编码方案下的PER取值范围,若,则继续采用RS(63,47)编码方案,若,则返回RS(63,53)编码方案,若,则采用RS(63,43)编码方案;
步骤S124,判断RS(63,43)编码方案下的PER取值范围,若,则继续采用RS(63,43)编码方案,若,则返回RS(63,47)编码方案,若,则降低发送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组包括63个字节,在每个分组的前面添加1个字节的冗余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组、第五分组前添加的为帧头信号字段,第二、三、四、六分组前添加的为编码方式信号字段,第七分组、第八分组前添加的为编码方式字段的RS编码冗余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组前的帧头信号字段为C0、0、0、1、1、0、1、C1,第五分组前的帧头信号字段为C2、1、1、0、0、1、0、C3;其中 C0、C1、C2、C3为上一个帧的CRC4校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C4校验的生成多项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三、四、六分组前添加的编码方式信号字段分别为RS0、RS1、RS2、RS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信号字段RS0的高4比特表示第一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低4比特表示第二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所述编码方式信号字段RS1的高4比特表示第三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低4比特表示第四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所述编码方式信号字段RS2的高4比特表示第五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低4比特表示第六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所述编码方式信号字段RS3的高4比特表示第七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低4比特表示第八分组的RS编码方式和编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信号字段的高4比特和低4比特的前两位分别表示对应分组的RS编码方式,第3位表示对应分组是否为分组包中的第一个分片,第4位表示对应分组是否为分组包中的最后一个分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包括RS(63,57)编码、RS(63,53)编码、RS(63,47)编码、RS(63,43)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纠错能力的分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分组前添加的RS编码冗余字段为FE4、第八分组前添加的RS编码冗余字段为FE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5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