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藤碱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675.X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姚祝军;孙兵;楼杨通;陈爱中;马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21/28 | 分类号: | C07D221/28;A61K31/485;A61P29/00;A61P37/06;A61P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邬震中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藤碱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藤碱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所述的青藤碱衍生物包 括氧化衍生物、青藤碱C-10取代衍生物。通过对青藤碱及其类似物的氧化,氧 化去芳香化、共轭加成芳构化引入C-10取代基等方法,得到青藤碱衍生物。本 发明还涉及这些青藤碱衍生物在抗炎、免疫抑制活性方面的性质和用途。
背景技术
青风藤是一常见中药,″青风藤″名称始见于宋,《图经本草》和《本草纲目》 都有较详细记载。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功能。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肢疼痛麻木及损伤疮肿等症。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 江、江西、福建等省。青风藤茎胶及根含青藤碱(sinomenine)、青风藤碱 (sinoacutine)、双青藤碱(disinomenine)、乙基青藤碱(ethylsinomenine,即异 青藤碱isosinomenine)、四氢表小檗碱sinactine)、尖防己碱(acutumine)、N-去 甲尖防己碱(acutumidine)、土藤碱(tuduranine)、木兰碱(magnoflorine),另含 微量的光千金藤碱(stepherine)、白兰花碱(michelalbine)、dl-紫丁香树脂酚 (dl-syringaresinol)以及β-谷甾醇、豆甾醇等。
青藤碱1
青藤碱(sinomenine,1)是从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中分离得到的异喹啉 类生物碱,化学名称为,(9a,13a,14a)-7,8-二脱氢-4-羟基-3,7-二甲氧基-17- 甲基-吗啡喃-6-酮,分子式为C19H23NO4,分子量为329.38,[α]20D=-71°,(c=2.1, 乙醇)。青藤碱结构与吗啡类似,由氢菲核及乙胺桥组成,含有四个环,三个手 性中心,化合物的编号如图所示。
青藤碱具有抗炎、免疫抑制、镇痛、降压、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活性,临 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律失常等疾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青藤碱疗 效最确切的临床应用。目前,已有正青风痛宁片、青藤碱缓释片、盐酸青藤碱注 射剂、毛青藤碱片等制剂应用于临床,主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穴位 注射、离子导入等。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 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 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 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目前,用于治疗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疾病调节剂如金制剂(金 诺芬)、青霉胺、氯喹、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MTX),中药 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青藤碱等。而青藤碱相对其它药物在结构上有其独特性, 相对目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青藤碱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 对其开展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青藤碱单体制剂应用于临床存在的主要缺陷有:青藤碱本身生物半衰期较 短,药剂量偏大,且临床治疗一般需长期口服;青藤碱具有很强的释放组胺作用, 容易引起皮疹,同时临床上还伴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副作用;还有就是青藤碱本 身对光、热不够稳定,易分解。
因而围绕如何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改变青藤碱原料的刺激性和不 稳定性,人们对其剂型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通过采用适宜的剂型 如缓释、控释、凝胶、喷雾剂等新剂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高青藤碱的临床疗 效,降低不良反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青藤碱的上述缺点, 仅仅通过剂型的改良很难完成,需要对青藤碱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开展药物 化学方面的研究与优化,以获得高效、低毒的新一代青藤碱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6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