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9291.X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孔卫东;夏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0 | 分类号: | H04M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0 | 代理人: | 朱海波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技术 虚拟 呼叫 中心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包括:
管理层(14),用于提供管理虚拟呼叫中心系统的管理门户;
数据层(13),用于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备份、监控、分发和/或存储;
服务层(12),其包括多个服务域(121、122、...、12n)和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其中所述服务域(121、122、...、12n)相互联网形成一个服务云,以提供各种服务资源,所述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用于管理所述服务云,统一进行呼叫管理、呼叫路由、呼叫分配、座席管理和/或智能排队;以及
接入层(11),其包括多个接入域(111、112、...、11n)提供各种呼叫的接入资源,所述接入域(111、112、...、11n)相互联网形成一个接入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服务域(121、122、...、12n)通过IP网络相互连接,每一个服务域包括一个或多个CTI服务器和/或IVR服务器;
当座席(17)登录时,所述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按照预定的策略为登录的座席(17)分配服务域;以及
当用户的呼入呼叫到达接入层(11)时,所述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按照预定的策略确定为该呼叫提供IVR服务或人工座席服务的服务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所述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为登录的座席(17)分配服务域以及为用户呼叫确定提供服务的服务域的策略包括:
均分负载,根据各服务域中已承载业务及其允许的登录座席数,选择负载最轻的服务域提供服务;
地域优先,根据企业客户的注册地区,优先选择距离企业客户注册地最近的服务域承载该企业客户的座席的登录和服务;和/或
服务质量优先,对于特定客户配置专用的服务域和接入域,该客户的座席登录时直接选择专用服务域提供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接入域(111、112、...、11n)通过IP网络相互连接,每一个接入域包括接入交换机和媒体服务器,其连接到PSTN网和/或PLMN网用以接入呼叫;
当座席(17)外呼时,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根据预订的策略确定提供外呼服务的接入域,并且在外呼操作结束后释放提供外呼服务的接入域的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所述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为座席(17)的外呼操作分配接入域的策略包括:
顺序选择,按顺序依次选择各个接入域提供外呼服务;
均分负载,根据各接入域中配置的资源总数以及已承载的呼叫数量,选择负载最轻的接入域提供服务;
地域优先,根据企业客户的注册地区,优先选择与企业客户的注册地区最近的接入域承载该企业客户的座席的呼叫;和/或
服务质量优先,对于特定的客户配置专用的接入域,当该客户的座席外呼时直接选择专用接入域承载呼叫。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其中所述管理层(14)包括多个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以网站形式提供企业自服务门户(141)、业务受理门户(142)和/或平台运维门户(143),所述web服务器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管理云;
所述数据层(13)包括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形成数据云;
所述管理云和数据云中的资源由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统一进行配置。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呼叫中心系统的操作方法,其中企业客户在所述虚拟呼叫中心系统上进行虚拟呼叫中心业务开户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接受企业客户的虚拟呼叫中心的开户申请,通过业务受理门户(142)录入受理信息;
通过平台运维门户(143)配置企业接入号,开通虚拟呼叫中心业务;
通过企业自服务门户(141)配置企业客户的技能组、工号和/或分机号码,发起加载配置数据请求;以及
统一资源管理与定位服务器(120)收到请求后,通知各服务域(121、122、...、12n)同步加载企业客户的配置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92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廓烧伤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记忆合金髌骨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