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0106.9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张春庆;王艳色;胡雁鸣;于志省;李战胜;赵忠夫;王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7/04 | 分类号: | C08F297/04;C08F2/4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星形 高抗冲 聚苯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该聚合物是具有(SBC-PS)n-C所示结构的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具有(PS)n-C所示结构的星形苯乙烯均聚物的原位复合物,其中:SBC为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PS为苯乙烯均聚物嵌段,C为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残基,n为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的官能度且其值大于等于3;上述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中苯乙烯含量为70%-95%(重量百分比),丁二烯含量为5%-30%(重量百分比);上述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中(SBC-PS)n-C含量为10%-60%(重量百分比),(PS)n-C含量为90%-40%(重量百分比);上述星形聚苯乙烯(PS)n-C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10×104-100×104;上述(SBC-PS)n-C中SBC与PS的嵌段比SBC/PS为1/5-5/1(重量比);上述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单臂数均分子量为10×104-30×104;上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中苯乙烯含量为5%-55%(重量百分比),丁二烯含量为95%-45%(重量百分比),上述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的官能度n值为3-50。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非极性烃类溶剂中按单体配比将丁二烯单体(Bd)、第一批苯乙烯单体(St1)、任选的极性添加剂加入到反应器中,第一次加入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m-Li1),制备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C)n-C,第一次加入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的用量根据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单臂数均分子量的大小而定,本发明所述的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单臂数均分子量为10×104-30×104,当丁二烯和第一批苯乙烯全部反应结束后,加入任选的阴离子聚合阻滞剂,阴离子聚合阻滞剂选自烷基金属化合物烷基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烷基铝的混合物,再按单体配比将第二批苯乙烯单体(St2)加入到反应器中,第二次加入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m-Li2),开始制备星形聚苯乙烯(PS)n-C,同时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C)n-C继续增长生成苯乙烯均聚物嵌段,最终得到星形嵌段共聚物(SBC-PS)n-C,第二次加入多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的用量根据星形聚苯乙烯(PS)n-C的数均分子量大小而定,本发明所述的星形聚苯乙烯(PS)n-C数均分子量为10×104-100×104,当苯乙烯全部反应结束后,按照常规方式终止聚合反应,回收得到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SBC-PS)n-C与(PS)n-C的原位复合物〕,其中所述的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中苯乙烯含量为70%-95%(重量百分比),丁二烯含量为5%-30%(重量百分比);所述的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中(SBC-PS)n-C含量为10%-60%(重量百分比),(PS)n-C含量为90%-40%(重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苯乙烯含量为80%-90%(重量百分比),丁二烯含量为10%-20%(重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SBC-PS)n-C含量为20%-40%(重量百分比),(PS)n-C的含量为80%-60%(重量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星形聚苯乙烯(PS)n-C的数均分子量为40×104-80×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SBC-PS)n-C中SBC与PS的嵌段比SBC/PS为1/2-2/1(重量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星形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单臂数均分子量为15×104-25×1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形高抗冲聚苯乙烯,其特征是其中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嵌段SBC中苯乙烯含量为15%-35%(重量百分比),丁二烯含量为85%-65%(重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1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物件的框架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安全提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