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产生沼气的分室状厌氧消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108.8 | 申请日: | 201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范;李启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相范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02F1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梁兴龙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产生 沼气 分室状厌氧 消化 | ||
1.一种分室式厌氧消化器,所述消化器包括:
第一进料反应器,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被导入所述第一进料反应 器中;
第二进料反应器,流过所述第一进料反应器的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 废弃物被导入所述第二进料反应器中;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它们被设计 成用于将流过所述第二进料反应器的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以先进 先出的次序进行甲烷发酵,从而生成沼气并同时将所述沼气转移到下一 厌氧消化区;
入口管线,它位于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四区的下层部分中,污 泥液从所述下层部分被吸入到所述入口管线中;
入口管线,它位于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四区的上层部分中,活 化液体从所述上层部分被吸入到所述入口管线中;
沼气捕获装置,它与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四区中的气体层连接;
第一热交换管,它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反应器内部,使得从位于所 述下层部分的入口管线所吸入的污泥液与新的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进 行热交换;
后续处理反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它们设置在 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上层上,使得完成热交换的所述污泥液以先进先 出的次序导入,并处理由所述污泥液产生的气态臭味组分;
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扩散器,它们使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一区、 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的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以及所述后续处 理反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的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废 弃物具有流动性,所述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所述扩散器被安装于所述厌氧 消化反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中以及所述后续处理反 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中;以及
液态堆肥反应器,在所述液态堆肥反应器中,储存有所排放出的、 已去除臭味组分的污泥,
其中,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各个区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 中,各个所述区由隔离壁彼此隔开,在各个所述隔离壁的端部以“┓” 的形式开口,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和沼气穿过所述开口的空间进 入下一区,
且其中,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各个区的所述隔离壁具有这样的结构, 在所述结构中,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隔离壁以及第三区和第四区之间 的隔离壁在相同的方向上开口,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的隔离壁在与第一 区和第二区之间的隔离壁以及第三区和第四区之间的隔离壁的开口相反 的方向上开口,所述家畜废水或食物废弃物以之字形的方式流过所述厌 氧消化反应器的整个区域,
并且其中,包含在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上层中的所述后续处理反应 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通过隔离壁彼此隔开,所述隔离 壁与安装于位于下层的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和第四区的隔离壁的形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器,其中,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第一 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的底部包含底部加热管线,以保持进行甲 烷发酵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器,其中,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各个 区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用于储存通过甲烷发酵产生的沼气 的空间是密闭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器,其中,所述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扩散 器包括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中的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扩散器,该扩散 气体供应管和扩散器被沿着器壁的周边设置,且位于在所述第二区和所 述第三区之间安装的隔离壁朝向所述第二区的侧壁底部、与所述隔离壁 垂直的由所述第一区通往所述第二区的内壁底部以及与由所述第一区通 往所述第二区的内壁垂直的所述第一区内壁的底部;所述扩散气体供应 管和扩散器还包括所述第三区和所述第四区中的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扩散 器,该扩散气体供应管和扩散器被沿着器壁的周边设置,且位于在所述 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之间安装的隔离壁朝向所述第三区的侧壁底部、与 所述隔离壁垂直的由所述第三区通往所述第四区的内壁底部以及与由所 述第三区通往所述第四区的内壁垂直的所述第四区内壁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相范,未经李相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1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下一篇:无线网络中用于波束精化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