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727.7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国;闫丽;朱玉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河北省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防撞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装置,特别是用于小型轿车的汽车前防撞梁,属汽车装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及代步工具使用越来越普及,但随之而来交通事故也在逐渐增加,安全性能已经成为是现代汽车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如何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减少汽车重要部件的损坏成为各汽车厂家努力的方向。低速碰撞法规更是对汽车安全装置,特别是前防撞梁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合理的前防撞梁结构能够减少发动机舱及乘员区受损,也能降低碰撞所引起的车身结构损坏,减少保险费用。
目前市场上的前防撞横梁各种截形多为完整的等截面结构,吸能盒多为等截面或均匀变化截面的结构,对于一些小型轿车,由于车身前部空间狭小,当前防撞梁结构与车辆前部造型冲突时,如防撞梁与雾灯灯腔干涉,通常会采用两种解决方式,一是改变车辆前部造型,即降低雾灯的安装位置,给前防撞梁安装留出空间,这种做法如果前期造型已定,更改造型会带来车辆设计时间结点的推迟,并且由于雾灯安装位置的降低使雾灯照射范围变小,牺牲相对较大;另一种方式是缩短吸能盒长度,使防撞横梁安装位置相应后移,给雾灯灯腔留出安装空间,这种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降低了防撞梁的碰撞保护性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吸能盒没有足够的吸能空间,不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很难达到现在各项安全性能指标,这样的牺牲也是汽车厂家及消费者不愿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既可以留出雾灯安装位置又可保持吸能盒有效长度的汽车前防撞梁。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它包括横梁、吸能盒和安装板,吸能盒位于横梁两侧,吸能盒大口端固接安装板、小口端固接横梁,所述防撞梁两侧各有一容纳雾灯灯腔的楔形缺角,该楔形缺角由横梁下端缺角和吸能盒前下端缺角共同构成。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所述横梁缺角由下述结构构成,横梁端侧底板向上倾斜设置,横梁两侧横截面递减;所述吸能盒前下端缺角由下述结构构成,吸能盒底板设有一折角,折角前部向横梁端侧底板处延伸;在吸能盒底板前端设有吸能盒底板连接面,该连接面与横梁端侧底板贴服固合。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所述横梁端部高度尺寸d与横梁高度尺寸D的关系为:d=0.7-0.9D,所述横梁端侧底板向上倾斜角度α为5-10°。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所述吸能盒长度尺寸L为83mm。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所述横梁截面为B型,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孔。
本发明针对一些小型轿车其前防撞结构与车辆前部造型冲突问题进行了改进,其防撞梁两侧由横梁和吸能盒共同形成两楔形缺口,该楔形缺口相当于在常规防撞梁两侧各切去一楔形角,留出了雾灯灯腔安装空间,在保证吸能盒有效长度的前提下,可不降低雾灯安装高度,解决了一些车型前防撞梁结构与车辆前部造型相互冲突的矛盾。本发明通过改变横梁及吸能盒结构设计,给汽车前端造型留足了空间,并充分保证了防撞梁安全性能,具有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拆装维修,减轻防撞梁自重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横梁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面图;
图8是吸能盒主视图;
图9是图8的右视图;
图10是图8的C-C剖面图;
图11是图8的B-B剖面图。
附图中标号如下:1.横梁,1-1.横梁端侧底板,2.吸能盒,2-1.吸能盒底板连接面。2-2.吸能盒底板,2-3.折角,3.安装板,3-1.紧固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发明构成中包括横梁1、吸能盒2和安装板3,吸能盒2类似斗装,它对称安装在横梁两端,其小端口与横梁焊合,大端口与安装板焊合,安装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孔3-1,该紧固螺栓孔用于所述前防撞梁与车辆纵梁进行连接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驾驶座安全气囊模块
- 下一篇:一种钢厂用动力升降平板框架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