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0787.9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卜站伟;杨立荣;王志强;任铁钢;杜风光;崔元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河南天冠新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07D31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惠莲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碳酸 丙烯 催化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作为催化剂用 于由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制备 环状碳酸酯是固定二氧化碳的一条低污染、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由二 氧化碳制备的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非质子有机 溶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精细化学品合成、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 开环聚合制备高分子化合物、尿素脱碳、气体分离、电池电解液及金属 萃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已报道的用于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的 催化剂主要是季铵盐、膦盐、碱金属盐、Mg-Al复合氧化物、铝酞菁 -MCM41、Schiff碱配合物、离子液体催化剂等(Angew.Chem.Int.Ed., 2009,48,2946;J.Mol.Catal.A:Chem.,2008,284,52;US 7,365,214;US 5,283,356;US 6,258,962;US 6,924,379;ZL 200610169682.4;ZL 0214733.0)。这些催化剂或多或少地分别存在催化活性低、选择性差、反 应条件苛刻、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困难、副产物多、催化剂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开发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经济环保的催化剂, 是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的重要研究内容。
据文献报道,钌卟啉络合物(催化学报,2007,28,287)和2,2’-联吡 啶钌配合物(J.Mol.Catal.A:Chem.,2007,277,35)在助催化剂存在下, 对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较 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但催化剂制备成本较高,不利 于工业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具有高活性、高选 择性且能多次重复使用的,用于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碳酸 丙烯酯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 化剂组成:
主催化剂是由吡啶、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制备的钌吡啶配合物,结构 式为:
该配合物的具体制备可参考相关文献来进行(例如参见Inorg.Chem., 1995,34,593;Acta Cryst.,1994,C50,1406等)。
助催化剂是化学式为R1R23NX1的季铵盐,其中,R1是C1~18烷基, R2是C1~8烷基或芳基,X为Cl、Br或I。
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摩尔比是1∶1~2。
助催化剂季铵盐优选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 甲基碘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将上述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的催化剂作为二氧化碳与环氧丙 烷反应的催化剂来制备碳酸丙烯酯。
将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按照摩尔比为1∶1~2配好后放入预先干燥的 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抽真空,用高纯氮气或二氧化碳置换釜内空气, 然后用注射器向反应釜中加入纯化过的环氧丙烷,通入二氧化碳,加热 反应一定时间后降温停止反应;将反应液移至减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 收集馏分,即制得碳酸丙烯酯。
其反应条件是,主催化剂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800~10000,反 应温度为50~120℃,二氧化碳初始压力是1~4MPa,反应时间为1~8小 时,反应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溶剂。在此进行说明的是,由于主催化剂与 助催化剂摩尔比是1∶1~2,因此在确定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比例时,以主 催化剂为基准。
合成碳酸丙烯酯的蒸馏残余物可重复作为催化剂进行下一次催化反 应;蒸馏残余物经分析未见聚碳酸酯和聚醚等副产物,反应生成环状碳 酸酯的选择性接近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催化剂制备简单,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催化剂可多次简单重 复使用而保持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且催化剂重复使用前不需要做任何 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河南天冠新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大学;河南天冠新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或电脑查询个人、企业电话号码和相关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光学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