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及其配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1004.9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谢钦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水产 生态 调节剂 及其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态调节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型水产微生 态调节剂及其配制方法,其是一种以纳米材料保护剂载体——硅藻精 土为主要载体,添加了多种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群剂的复合水产养殖微 生态调节剂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市场上已有的微生态调节剂因没有对有益微生物的保护缓冲 剂或合适的微生物附着基质,即微生物没有稳定的生存发展场所和缓 冲空间,故其功能发挥较低,所表现的微生态调节效果不太理想[如 中外合资厦门华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复合生态宝”(氨氧化 菌、硝化杆菌、硫化菌等水产养殖复合菌群,活菌总数100亿/克以 上);又如陕西秦乐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水医生”(硝化菌、 枯草杆菌、黑曲霉菌、放线菌、硫化杆菌)有益活菌总数≥50亿/克, 水份≤1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态调节效果好的纳米型水 产微生态调节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态调节效果好的纳米型 水产微生态调节剂的配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其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 为:芽胞杆菌群为7%-18%,硝化菌群为3%-12%,硅藻精土70%-90%。
本发明是一种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配制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粉末状的天然硅藻精土、发酵后保存在常温常压下的枯草芽 孢杆菌群和硝化菌群的粉末按上述比例混合;(2)将以上成分按上述 比例常温常压下混匀复配而成,其所生产的产品为微黄色粉剂型,再 将干燥后的混合物装入容器中;(3)将混匀后的混合物按量装入包装 袋,真空包装,并密封。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微生物附着基质或称保护剂 载体-硅藻精土,既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的净水剂,又有降解亚硝酸盐、 氨盐的作用,同时枯草芽胞杆菌等有益菌类可以起到水产动物防病的 功效,故,本发明的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抗逆性好、净化降 解效果显著、易形成稳定菌群、效用时间较长、功能互补、微生态调 节效果好等优点。本发明产品——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种人 为构建的、以微生物和硅藻基质为净化基础,结合物理净化、化学净 化和微生物作用相结合的高效环境水质微生态调节剂。该专利产品的 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效果较好,作用时效较长,不易受到环境因 子扰动影响的新型微生态调节剂。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具有 简单方便、各成分的易在常温常压下保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配方:
本发明是一种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
实施例1:
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为:芽胞杆菌群为 7%,硝化菌群为3%,硅藻精土90%。
实施例2:
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为:芽胞杆菌群为 10%,硝化菌群为5%,硅藻精土85%。
实施例3:
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为:芽胞杆菌群为 18%,硝化菌群为7%,硅藻精土75%。
实施例4:
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为:芽胞杆菌群为 18%,硝化菌群为12%,硅藻精土70%。
实施例5:
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按百分比的重量含量为:芽胞杆菌群为 8%,硝化菌群为12%,硅藻精土80%。
二、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型水产微生态调节剂配制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粉末状的天然硅藻精土、发酵后保存在常温常压下的枯 草芽孢杆菌群和硝化菌群的粉末按上述比例混合;
(2)将以上成分按上述比例常温常压下混匀复配而成,其所生 产的产品为微黄色粉剂型,再将干燥后的混合物装入容器中;
(3)将混匀后的混合物按量装入包装袋,真空包装,并密封。
三、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的比较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对照,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产品绿色无公害无副作用,大大改善水产品的品质。
2、本发明产品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均为筛选过的高效菌株,净 水效果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0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振动时效的交流变频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手机充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