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单板和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1282.4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鲁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单板 业务 逻辑 加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口单板和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同一个通信系统常常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口,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将可变化的接口做成接口扣板的形式,将接口扣板扣接在接口单板上,这样同一个通信系统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接口扣板就可以提供不同接口。然而,各式各样的接口扣板采用五花八门的总线接口,有的甚至是某个芯片厂家私有的总线接口,业务单板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不可能同时兼容所有的总线接口形式,因此如何屏蔽掉各种接口扣板的总线接口之间的差异,可以为业务单板的CPU提供一个固定的标准总线接口;而在接口扣板侧,可以根据不同的接口扣板提供不同的总线接口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如下:在业务单板与接口单板之间增加一用于转换接口逻辑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每次业务单板的CPU根据当前的接口单板上的接口扣板,从存储介质(如FLASH(闪存))中选择相应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对FPGA进行加载配置,使FPGA拥有相应的业务功能并可以为当前的业务单板提供其所需要的固定的标准总线接口,为当前的接口单板上的接口扣板提供其所需要的总线接口。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过业务单板的CPU(即通过软件的方式)对FPGA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进行选择和加载配置,需要的时间较长、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选择和加载配置业务逻辑目标文件需要的时间,提高选择和加载配置业务逻辑目标文件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单板和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口单板,包括:至少一个接口扣板和加载配置装置;
所述加载配置装置,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业务单板的CPU指定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历史记录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是否有效和每个所述接口扣板是否在位,根据判断结果选择相应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对其自身进行加载配置。
一种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业务单板的CPU指定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历史记录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是否有效和每个接口扣板是否在位;
根据判断结果选择相应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对本地进行加载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加载配置装置(即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业务逻辑目标文件的选择和加载配置,不需要通过业务单板的CPU进行选择和加载配置,减少了业务逻辑目标文件选择和加载配置的时间,且业务逻辑目标文件的选择和加载配置完全硬件实现,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另一种接口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另一种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另一种业务逻辑加载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单板10,包括:至少一个接口扣板101和加载配置装置102。
加载配置装置102,用于获取并根据每个接口扣板101的ID,从存储介质中查询得到与每个接口扣板101均匹配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选择匹配的业务逻辑目标文件对其自身进行加载配置。
进一步地,加载配置装置102具体可以包括:配置模式设置为从动加载模式的第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中设置有具有加载功能的逻辑目标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