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擦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1675.5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南海 |
主分类号: | A47L23/06 | 分类号: | A47L23/06;A47L23/05;A46B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擦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擦鞋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清洁、上油、抛光功能的便携式电动擦鞋器。
背景技术
目前,鞋类中最常见的是皮鞋,一直以来,擦皮鞋都是依靠手工用鞋刷或绒布等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弄脏双手,当出门在外时,皮鞋的清洁尤其显得不方便。虽然也有一些功能齐全的电动擦鞋器,但其结构复杂,价格高昂,不适合作为家庭中的日常清洁之用。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擦鞋机,其公告号为CN86204270U,包括自动上油装置、多用途环刷,在位于上油刷轮旁侧的涂油装置,借助于上油轮的转动使涂油装置中的油舌产生间歇式的运动,将鞋油均匀地涂在上油轮的刷面上,涂油装置下部为油舌座开有出油口,并设有可控制出油量的调节装置,机体下部设有可折叠的脚踏开关,上油轮的对称位置设有方向可变并且有弹性压力的复合去灰、抛光装置,该装置由接头联在抛光轮轴的下端。上述擦鞋机虽然具有对皮鞋进行去灰、上油、抛光的多种功效,但其结构复杂、体积大,因而并不适合家庭使用。
虽然也有一些适合家庭使用的便携式擦鞋器面世,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便携式“电动擦鞋器”,其公开号为CN1426758A,由鞋刷、电机及电池构成,工作时,鞋刷做旋转运动,刷毛与皮鞋接触并擦拭皮鞋。该便携式电动擦鞋器虽然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优点,但存在下述问题:1.擦鞋器本身不带鞋油,因此使用时还需另外配备鞋油,造成使用的不便,尤其不便于出门携带使用;2.其上油和抛光共用一个刷头,而上油和抛光对刷头的转速以及材料等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个刷头很难兼顾两者的不同要求,因而其擦鞋的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便携式电动擦鞋器所存在的携带使用不便、擦鞋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擦鞋效果好、并便于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电动擦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擦鞋器,包括本体、鞋油、刷头、直流电源、开关以及动力元件,所述刷头包括分别设于本体两端的上油刷头和抛光刷头,所述动力元件包括设于本体内用于驱动上油刷头的直流减速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抛光刷头的直流电机,设于本体内的直流电源则通过开关分别与直流减速电机以及直流电机相连接,所述本体一侧内部设有容置鞋油的鞋油仓体,所述上油刷头通过一个基座与直流减速电机的转轴相连接,与直流减速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基座通过设于一侧的铰链与上油刷头铰接,基座的另一侧设有固定上油刷头的限位卡扣,所述鞋油的壳体是一个软性的圆筒形壳体,圆筒形壳体的前端设有管状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设有封盖,所述鞋油仓体在上油刷头一侧的端面设有大小与封盖适配且与封盖同轴的出油孔,在鞋油仓体上位于出油孔一端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套设在鞋油的出油口外侧的复位弹簧,在鞋油仓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可打开的鞋油仓盖。
为便于携带使用,本发明采用的是如干电池一类的可移动直流电源,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个擦鞋器的体积。同时,为了提高擦鞋器的擦鞋效果,本发明在擦鞋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上油刷头和抛光刷头,从而将上油和清洁以及抛光装置完全分开,这样,用于清洁和抛光的抛光刷头与用于上油的上油刷头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材质,从而有利于两个刷头性能的充分发挥,尤其当使用液体鞋油时,采用两个刷头更有利于鞋油的涂布以及上油后的抛光。进一步地,上油刷头由于附着有较多的鞋油,因此其表面会同时吸附很多的灰尘和细微的颗粒物,如果将其同时作为抛光刷头使用,刷头表面的灰尘等杂质会明显地降低刷头的抛光效果,并且,吸附在刷头表面的细微颗粒物还会使鞋面产生细微的划痕,造成皮鞋鞋面的磨损。另外,由于抛光刷头需要具有较高的转速,从而有利于提高抛光效率,但上油刷头如果转速过快,则不利于鞋油的涂布,并会造成鞋油的飞溅,而采用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上油刷头和抛光刷头,并且上油刷头采用直流减速电机驱动,这样,通过选择合适的直流减速电机,即可将上油刷头的转动控制在一个合适的速度上,以有利于鞋油的涂布,同时可省去复杂的电机转速控制电路。为方便擦鞋器的使用,本发明的本体上设有鞋油仓体,从而可将鞋油集成到本体内,有利于鞋油的存放和携带使用,尤其当外出携带时,可避免鞋油被挤压等造成破损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南海,未经郑南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信息通讯用综合服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