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1823.3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升;刘忠彦;孙培东;尹会存;朱玉江;王聚英;苏德安;康荣玉;路继臣;郑庆涛;蔡德军;代树纲;朱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8 | 分类号: | E02B17/08;E02B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圆柱形 导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已往自升式平台的设计建造中,对于桩腿固定和导向技术一直是难以处理的问题,桩腿固定及导向处理不好,影响平台的升降性能和就位安全。平台固桩一般采用双层固桩块的方式,即平台就位后或拖航时需要在上导向台和主甲板处放入固桩块,防止平台与桩腿的相对运动;桩腿升降导向则采用桩腿上焊接导向条与平台主体上的导向块定位,但是相对间隙过大时则要依靠升降系统本身导向定位,这样易造成摩擦力增大降低了平台的升降能力,导向精度差;而上下两排固桩的距离太小,在环境载荷的作用下,桩腿及平台主体受力较大,连接上导向台的固定支架必须增大结构强度,因此浪费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平台升降时摩擦力大、导向精度差、浪费材料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该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具有平台升降时摩擦力小、导向精度高、节省材料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包括桩腿、上导向台、平台主体,所述的桩腿两侧有桩腿齿条,上导向台及平台主体上与桩腿齿条相对应部位各有两个侧导向板,桩腿与上导向台之间有若干个楔形固桩块,所述的上导向台下部及平台主体下部与桩腿之间均有导向环。
所述的导向环内外侧均有耐磨涂层。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桩腿两侧有桩腿齿条,上导向台及平台主体上相应部位各有两个侧导向板,两组导向板与桩腿齿条侧面接触,保证桩腿上下运动时不旋转,降低升降摩擦力,提高导向精度;上导向台下部及平台主体下部与桩腿之间均设有导向环,两导向环保证桩腿上下运动时的垂直度,进一步降低升降摩擦力及提高导向精度;桩腿与上导向台之间有若干个楔形固桩块,使得对于抵抗环境载荷(弯矩)产生的水平力降低到最小,对于平台体、桩腿、固定支座的设计能够进一步优化,节约材料;同时,导向环内外侧均有耐磨涂层,降低了导向环的磨损,延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圆柱形桩腿,2--固桩块,3--上导向台,4--上导向环,5--固定支座,6--平台主体,7--下导向环,8--上侧导向板,9--桩腿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包括桩腿1、上导向台3、平台主体6,所述的桩腿1两侧有桩腿齿条9,桩腿齿条9是两侧为锯齿状,由齿轮拨动桩腿齿条9实现平台升降,上导向台3及平台主体6上与桩腿齿条9相对应部位各有两个侧导向板8,上侧导向板长200mm,宽150mm,厚度20mm,表面设耐磨涂层,与上导向台3焊接固定;下侧导向板长200mm,宽150mm,厚度20mm,表面设耐磨涂层,与平台主体6焊接固定,在桩腿1上下运动时,两组导向板8与桩腿齿条9侧面接触,保证桩腿1不旋转,降低升降摩擦力,提高导向精度。桩腿1与上导向台3之间有若干个楔形固桩块2,若干个固桩块2形成两个不完整的半圆,与侧导向板8及桩腿齿条9共现形成一个圆,固桩块2采用铝合金结构材料,为便于安装,重量一般控制在10-15kg,固桩块2受挤压时起到保护桩腿1的作用,内外两面根据上导向台3上的导向槽形状做成圆弧状,与桩腿1接触处与桩腿1弧形一致,在与上导向台3接触处与上导向台3内侧弧形一致,以便受力均匀。该自升式平台圆柱形桩腿导向及固桩结构由于采取了上下导向环(4,7),使得受力方式发生改变,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桩腿1的受力如图3中a所示,现有技术中桩腿1的受力如图3中b所示,可以看出,本方案中固桩块2使得上下两固桩处的间距(力臂)最大,即A>B,对于抵抗环境载荷(弯矩)产生的水平力降低到最小,大大减缓对桩腿1的挤压,同时,使桩腿1与固定支座5不直接接触,降低对固定支座5的要求,节省材料。所述的上导向台3下部及平台主体6下部与桩腿1之间均有导向环(4,7),上导向环4在导向台3中下部,与上导向台3焊接固定,上导向环4的厚度约40mm,高度150mm,桩腿1与上导向环4表面间隙一般为8-12mm;下导向环7在平台主体6下部,与平台主体6焊接固定,下导向环7的厚度约40mm,高度400-500mm,桩腿1与下导向环7表面间隙一般为6-10mm,导向环(4,7)的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表面设耐磨涂层,两导向环(4,7)保证桩腿1上下运动时的垂直度,降低升降摩擦力,更进一步提高导向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