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打陪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2664.9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炳斗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打 陪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锻炼人体体能和反应的散打 陪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搏击的训练器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例如沙袋、木桩或者假人等。 这些体育器材在锻炼人的体能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散打搏击不但要训练人 的体力,对反应和防守的训练也非常的重要。为了锻炼散打选手的反应能力和 防守能力,一般都要配备陪练人员,这对于广大的散打搏击爱好者,需要花费 很多的费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器械,可以替代散打搏击训练中陪练 人员的作用,以满足散打选手的日常训练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散打训练的实际需求,提供一种既可以锻炼人的体 能,又可以提高人员反应能力的散打陪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打陪练装置,包括中心 杆和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支撑盘,在中心杆的上端设有横杆,在横杆的两端 设有两条机械手臂,每条机械手臂由相互连接的上臂和下臂组成,上臂上安装 有滑轮装置,两条手臂牵引绳分别经过两个上臂的滑轮,与两个下臂的后端孔 连接,两条手臂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中心杆和支撑盘,中心杆的下端通过 轴承与固定架连接,固定架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连接;在支撑盘的前端固 定有机械大腿和一根支柱,机械大腿与机械小腿活动连接,支柱下部固定有一 滑轮并通过拉簧与机械小腿连接,一条腿部牵引绳经过滑轮,一端与中心杆连 接,另一端与机械小腿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散打陪练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盘内固定有两条三 角钢,中心杆在两条三角钢中间穿过,并通过带有金属挡板的弹簧装置稳定中 心杆的位置,在弹簧装置的下侧设有一根固定在中心杆上的支撑杆,支撑杆的 另外一端穿过转动盘上的两个凸起的支柱,转动盘放置在支撑盘的内侧,并能 够灵活的转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散打陪练装置,其中,所述的横杆的两端固定有轴承, 机械手臂通过轴承套与横杆两端的轴承连接;机械手臂的上臂和下臂皆为空心 管结构,上臂和下臂通过连接孔相互连接;在上臂内固定有拉簧,拉簧的下端 连接在下臂的前孔上,在下臂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下臂端部的海棉 手套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散打陪练装置,其中,所述的机械小腿为空心管结构, 在机械小腿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脚部部件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散打陪练装置,其中,在支撑盘与横杆的中间部分的 中心杆上设有若干金属骨架;在金属骨架、支撑盘、支撑架、横杆和机械手臂、 机械大腿、小腿外均包有弹性塑料。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散打陪练装置,其中,在中心杆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 头部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散打陪练装置在受力后,中心杆 沿着三角钢形成的滑槽运动,从而通过牵引绳牵引机械手臂和机械大腿、小腿, 对训练者进行攻击,从而可以训练散打爱好者的反应能力和防守能力。本装置 可以完全替代散打陪练人员,给散打爱好者的日常训练提供了便利,并且更加 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散打陪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盘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械手臂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腿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散打陪练装置包括中心杆4和支撑架3,支撑架3固定 安装在法兰盘1上,支撑架3上设有支撑盘7,在中心杆4的上端设有横杆8, 在横杆8的两端设有两条机械手臂9,每条机械手臂9由相互连接的上臂23 和下臂24组成(如图3所示)。横杆8的两端固定有轴承15,机械手臂9通过 轴承套16与横杆两端的轴承15连接,机械手臂9上安装有滑轮装置10。中心 杆4的下端通过轴承5与固定架2连接,固定架2的两端通过轴承6与支撑架 3连接。在支撑盘7与横杆8的中间部分的中心杆4上设有若干圆形金属骨架 14,在中心杆4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头部部件。两条手臂牵引绳11、12分别 经过两个上臂23的滑轮,与两个下臂24的后端孔26连接(如图3所示),两 条手臂牵引绳1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中心杆4和支撑盘7的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炳斗,未经张炳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氢解甘油制备低碳数脂肪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醒目的平衡木